《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糧食安全保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于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條例》是自治區綜合保障糧食安全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規,是確保糧食生產、維護糧食流通秩序、實現糧食安全保障工作現代化治理的重要法規和制度保障,對我區依法管糧管儲、保障全區糧食安全具有里程碑意義。
《條例》對全區糧食安全工作做了哪些規范?又將如何提升我區糧食安全工作?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日前采訪了自治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委委員、副局長謝斌。
記者:《條例》作為我區綜合保障糧食安全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規,其出臺有何重要意義?
謝斌:《條例》是我區第一部綜合保障糧食安全的地方性法規,是我區完善保障糧食安全制度政策的重要成果,是我區法律法規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標志著我區糧食安全保障工作依法治理進入了新階段,為我區糧食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法治保障,對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條例》出臺十分必要,而且意義重大。
首先,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精神的需要。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相關通知,要求加快推進糧食安全地方立法。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就保障糧食安全,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
其次,是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工作要求的需要。2020年7月,自治區黨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加強糧食儲備安全管理工作時,將起草《自治區糧食安全保障條例》作為重點任務之一。2022年7月,自治區黨委常委會研究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工作時,要求推動出臺自治區糧食安全保障條例。
第三,是鞏固專項整治成果、解決糧食安全工作短板弱項的需要。2021年8月以來,全區開展了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和涉糧問題專項巡視巡察,發現我區存在糧食安全責任壓力傳導不夠、糧食產業發展質量不高、“產購儲加銷”結合不夠緊密等突出問題,亟需通過立法予以規范。同時,近年來我區保障糧食安全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探索與經驗做法,也需要提升到法治層面來加以保障。因此,制定《條例》十分必要。
記者:《條例》主要內容有哪些?對哪些工作做出規范?
謝斌:《條例》注重保護和調動種糧農民積極性,壓實地方政府責任,提升糧食生產能力,強化糧食安全監管,為貫徹落實依法治疆決策部署、維護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提供堅實的糧食安全保障。
《條例》現有八章五十六條,分為總則、糧食生產、糧食儲備、糧食流通、糧食安全監管、應急保障、法律責任、附則。
在壓實地方政府責任方面,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承擔保障本行政區域糧食安全的具體責任,將糧食安全保障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糧食安全生產、儲備、市場供應、經費等保障機制。在提升糧食生產能力方面,將自治區黨委提出的糧食工作新方針“區內結余、供給國家”上升為法律規范,明確各級人民政府應加強耕地保護、水資源規劃,保障糧食生產耕地、合理用水需求。自治區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糧食作物種子儲備制度,提高糧食安全保障相關指標考核比重。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糧食生產發展規劃、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在注重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為保護糧食生產主體種糧積極性,《條例》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加大糧食種植獎補力度,保護糧食種植合理收益,建設產后服務中心,為糧食生產者提供專業產后服務。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應提供培訓、技術指導、咨詢服務等,提高糧食生產主體應用農業技術的能力。《條例》還對強化糧食安全監管工作做出規范,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糧食安全監管綜合協調機制,加強糧食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機構和監管能力建設;相關部門建立健全糧食安全監管信息化平臺、質量追溯管理體系、糧食經營者糧食質量安全信用檔案、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超標糧食處置長效機制等,確保糧食質量安全。

記者:《條例》在內容制定上有何特點?
謝斌:《條例》秉持問題導向、反映改革成果、引領改革方向、完善基本制度的立法思路,對全區糧食安全保障工作作出全面、系統、有針對性的規范,以地方性法規形式明確了適應新時代要求的糧食安全保障管理工作制度框架,是全區法規體系建設的重要立法成果。
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注重保護和調動種糧農民的積極性。《條例》將保護糧食生產者積極性、促進糧食生產作為立法目的之一,并作了相應的制度規定,貫穿了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落實了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的法治理念,釋放積極信號,對穩定廣大種糧農民的預期,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二是堅持底線思維,突出加強政策性糧食的管理。政策性糧食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物質基礎。《條例》堅持底線思維,直面突出問題,明確規定了政策性糧食經營活動中的禁止性行為,補上了政策性糧食流通監管的短板弱項。
三是堅持宏觀調控,更好地保障糧食供應穩定。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糧食保供穩價工作實踐,《條例》要求加強和改善糧食宏觀調控,優化豐富市場監管措施,強化糧食應急管理,保持糧食供求總量基本平衡和市場基本穩定。
四是堅持節糧愛糧,防止和減少糧食損失浪費。節約糧食是我國的優良傳統和美德。《條例》圍繞糧食生產、收購、儲存、加工、銷售、運輸等重點領域重點環節作規范,把珍惜糧食、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轉化為法律規范和全社會的行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