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條鼓舞斗志的微信朋友圈、給網友分享身邊的感人抗疫故事、在微信群里發表積極向上的抗疫言論……在這場與病毒的艱苦鏖戰中,我區各族干部群眾通過各類社交平臺相互鼓勵,傳遞抗疫正能量。這些凡人微光,如點點螢火,鼓舞更多的人直面困難、向陽而生。
疫情防控期間,網絡成了人們彼此交流的重要平臺。許多緣事而發、情動于中的文字、視頻等都是各族群眾發自內心的表達,體現了新疆人積極熱情、樂觀向上的精神品質,充滿了使人溫暖、令人慰藉、給人力量的正能量。比如有位一線人員在繁重的工作之余發微信朋友圈:“在這個艱難的時刻,我們選擇義無反顧、奮勇向前……今天的態度決定明天的希望,就讓我們用堅定的信心、忘我的工作、科學的方法,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讀后令人深為感動。又比如,有的居民收到磕碰了的蔬菜包,不僅不埋怨,還在微信群里留言,“辣子壓斷了證明足夠新鮮”“壓爛的西紅柿洗干凈凍冰箱做湯很好的”,對疫情防控工作的理解與包容同樣令人欣慰。這段時間,點贊一線防控人員、表達堅定信心、彼此鼓勁的話語在個人社交平臺上越來越多,有力對沖了一些消極負面言論的影響,讓各族群眾更加堅定了團結抗疫的信心和決心。
這場戰疫,不僅是物質的角力,更是精神的對壘,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發揚好偉大抗疫精神。那些干部與群眾患難與共的故事、各族群眾守望相助的大愛之情、長期“靜”在家中的居民化怨氣為和氣的良好心態,都是充滿正能量的點點微光,它們一點點積累、傳遞,影響力就會不斷擴大,起到聚民心、暖人心、強信心、筑同心的作用,為戰勝疫情提供強大輿論支持和精神力量。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異常嚴峻復雜,疫情防控工作正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躺平”不可取,“躺贏”不可能,消極抱怨更沒有用。就算我們不能沖鋒在一線,也可以選擇如螢火一般,在疫情的陰霾里發一點光。正如多年前魯迅先生告誡中國青年的一樣:“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正能量的“發言人”“宣傳員”,點點微光必將匯聚成驅散疫情陰霾的熊熊火炬,凝聚起同心戰疫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