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不拉琴聲悠揚,縱情歌唱,新時代堅定理想,新征程上鑄輝煌……”11月9日上午,冬不拉琴聲再次在塔城地區托里縣廟爾溝鎮薩爾哈木斯村響起。
托里縣人民檢察院駐薩爾哈木斯村“訪惠聚”工作隊隊員也里汗·阿卡什用冬不拉彈唱的方式,將黨二十大黨精神唱給牧民聽。視頻拍攝:張玉琪 制作:郜書冉
近期,有一支“馬背宣講隊”活躍在牧區,穿梭于各牧民點,采用多種形式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成為牧區的一道亮麗風景,深受各族群眾的歡迎。
騎馬送學,把黨的二十大精神送到牧民心里
10月30日一大早,由托里縣人民檢察院駐薩爾哈木斯村“訪惠聚”工作隊隊員和村兩委班子成員組成的“馬背宣講隊”出發了,他們要趕赴70公里外的“冬窩子”牧區,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傳達給牧區的每一名群眾。
3個小時的翻山越嶺,“馬背宣講隊”終于到達了“冬窩子”。隊員們來到牧民家中,組織大家圍坐在一起,觀看黨的二十大開幕會視頻。觀看后,隊員們拿出宣傳冊,認真為大家講解黨的二十大精神。


“四老人員”哈依拉提·哈不江在聽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時,忍不住邊鼓掌邊說:“賈克斯(哈薩克語,意為好)!”
隊員們講得認真,大伙聽得仔細,牧民們不時點頭稱贊。當了解到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將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時,牧民們紛紛鼓掌,為國家的惠民政策叫好。
“雖然我們身在牧區,但時刻都能感受到黨的關懷!” “對,轉場的時候,有村干部和工作隊員跟著我們,隨時都會幫我們解決困難。”牧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了起來。
“經過十年偉大變革,現在牧民的生活是越來越好了,除了傳統放牧以外,政府又扶持我們搞氈房旅游,還有我們做的風干肉、奶疙瘩、酸奶、酥油這些特色食物都很受歡迎。從今年開春到現在,我家兒子光靠賣這些特色美食,就差不多收入了2萬塊錢!”老黨員海熱吾拉·托列甫拜由衷地感嘆道。
根據計劃,宣講隊將走遍整個牧區,不斷豐富宣傳形式、載體,多角度、有深度地傳遞黨的二十大精神,發揮好黨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
冬不拉彈唱,把“法”唱進群眾的心窩窩
“也里汗,今天給我們彈奏啥歌?我們都喜歡你們彈的冬不拉,不光聽歌,還能學法律知識,連我這個老年人都能聽懂!”11月7日,村民賽力克·努爾大叔在村委會附近看到駐村干部也里汗·阿卡什,熱情地打著招呼。
“今天給大家彈唱一首改編的禁毒宣傳歌曲《破“冰”行動》。咱們牧區常有野生麻黃草生長,如果大家發現有野生麻黃草,可以立即報警或聯系我們。”說罷,也里汗拿起冬不拉彈唱了起來。


為了讓轄區的農牧民群眾更直觀、更形象地了解黨的惠民政策和相關法律知識,“馬背宣講團”的隊員們經常把惠民政策和法律知識改編成歌曲,通過冬不拉彈奏將民法典、防養老詐騙順口溜、禁毒宣傳、交通安全內容傳遞給牧民群眾,讓他們聽得懂、學得會、記得住。
黨的二十大召開后,隊員們再次拿起冬不拉,用群眾耳熟能詳的歌曲唱響黨的好政策,掀起了牧區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熱潮。
以案釋法,讓普法宣傳接地氣、入民心

“以后我們買賣牛羊就找你們幫忙寫合同,有檢察官把關,我們安心!”10月27日,村民阿某向托里縣人民檢察院駐薩爾哈木斯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葉力奴爾·尼亞孜別克表示感謝。
今年8月13日,阿某和收羊的木某口頭達成的買賣協議,每只羊1500元,共計出售100只,木某先付10萬元,剩下5萬元在9月25日之前支付完畢。因為木某是同村居民,又有親戚關系,阿某就沒有要求寫合同,只是口頭約定。可到了支付期限,木某稱羊肉掉價了,想按眼下的價格支付剩余款項,少給阿某5000元。阿某當然不同意,幾次爭吵無果后,阿某找到了葉力奴爾。
葉力努爾和工作隊隊員組成調解組,專門為二人調解矛盾。可是木某認為自己沒有簽合同,可以按照市場價重新定價,對調解組的勸說充耳不聞。
調解組沒有放棄,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在調解組四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調解下,木某最終明白了法律規定的意義和誠信的重要性,向阿某支付了全部尾款。
葉力奴爾說:“我們是村干部、檢察官,也是宣講員、調解員,有時還是老百姓的‘法律顧問’,多重身份就要為老百姓提供多重服務。”
駐村工作隊作為“馬背宣講隊”的主要成員,會定期或不定期開展人民調解案件培訓會,幫助村民擬定牛羊、房屋等買賣合同。在矛盾糾紛調解過程中,會以典型案例作為參考,運用情、法、理來引導雙方當事人自主分析,做到在調解中普法,在普法中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
今年以來,“馬背宣講隊”共開展宣講30場次,調解矛盾糾紛31起,解決轄區群眾困難訴求76起。通過宣講、普法、解調,有效化解牧區的矛盾糾紛,積極引導牧民學法、守法、尊法、懂法,不斷開創平安托里、法治托里、幸福托里建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