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官,你又來看我們了啦!”近日,喀什地區巴楚縣人民法院阿瓦提人民法庭庭長阿力木·阿吾提剛走到阿瓦提鎮一戶農民家院門外,45歲的阿依麗汗·亞森就熱情地出來打招呼。
“這次我給你們帶來一個好消息。”阿力木·阿吾提告訴阿依麗汗,她的低保辦下來了。
像阿力木·阿吾提這樣的村法官,在巴楚縣的每一個村(社區)都有。這得益于巴楚縣法院推行的“一村一法官工作室”工作機制。
巴楚縣法院黨組書記、副院長張宇介紹,推出“一村一法官工作室”工作機制后,法官經常入村開展矛盾糾紛化解、法治宣傳等基層社會治理工作。
“零距離”參與基層治理
在多次調研的基礎上,該院在全縣范圍內為每一個村(社區)配備一名聯系法官,形成司法調解與人民調解的雙向溝通、協同并進的格局,拓展基層法院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渠道。
“法官工作室的主要作用是解決村民的日常矛盾糾紛,找出矛盾根源,從法律角度引導群眾進行調解。我們調解了很多婚姻家庭糾紛、民間借貸糾紛、買賣糾紛和鄰里矛盾等,村民不用去法院就能獲得權益保障,同時也能進一步提高大家的依法維權意識?!卑统h法院民事審判庭法官阿爾孜古麗·阿卜杜熱依木說。
面對面化解矛盾糾紛
在建立“一村一法官工作室”工作機制過程中,巴楚縣法院黨組人員分別帶隊送法官下鄉,各自到包聯的人民法庭等地開展“一村一法官工作室”工作機制對接聯絡工作。
“我是巴楚縣法院院長,我們來這里就是聽聽你們的訴求?!苯衲?月,麥麥提圖爾蓀·阿卜萊提來到英吾斯塘鄉,當場調解32名村民起訴艾某的買賣合同糾紛案。
原來,32名村民是英吾斯塘鄉某村村民。2021年,英吾斯塘鄉種植大戶艾某收購了他們的玉米,當時說好在2021年12月31日前結清10萬余元的玉米款。但期限已到,艾某卻分文未付。
考慮到該案件涉及群眾較多、社會影響較大,為高效維護村民合法權益,麥麥提圖爾蓀·阿卜萊提詳細了解情況后,前往該村,組織村民代理律師和艾某調解。麥麥提圖爾蓀·阿卜萊提耐心釋法,雙方最終達成調解協議,艾某當場付清村民的玉米款,這起集體訴訟得到妥善解決。
巴楚縣法院要求,聯系法官要積極參與所在村(社區)的矛盾糾紛化解,并為村(社區)重大法治事項提供法律參考,為群眾提供優質法律服務,向有訴訟需求的群眾提供法律延伸服務。截至目前,該院聯系法官參與村(社區)矛盾糾紛化解253次,其中成功化解糾紛242余件,為群眾訴訟答疑73次,開展巡回審判14次。

群眾司法需求更直觀
今年9月末,巴楚縣色力布亞鎮在棚戶區改造工程時遇到“攔路店鋪”,該店鋪還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10月26日,色力布亞鎮人民政府相關領導找到了聯系法官、巴楚縣法院色力布亞人民法庭庭長麥麥提圖爾蓀·艾海提,邀請他參與該店鋪拆遷事宜的法律問題研討會。
因拆遷與行政訴訟密切相關,麥麥提圖爾蓀·艾海提就此情況涉及的法律問題和處理辦法征求了行政審判部門的意見。研討會上,麥麥提圖爾蓀·艾海提為該店鋪的拆遷安置補償和拆遷法律程序提供了專業法律意見建議?,F在該店鋪已成功拆除。
“通過‘一村一法官工作室’工作機制,讓法官更加了解基層的司法需求。同時也讓老百姓更加接近司法,壯大了基層治理力量?!卑统h法院立案庭副庭長熱孜亞·阿不來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