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塔城地區塔城市公安局110接警中心指揮大廳,巨大的屏幕上不時閃爍,接警席上接警員正在接警,一個又一個報警電話陸續打了進來。
接警中心主任托娜介紹說,全中心有30名警員,都是女性,平均年齡26歲。“110接警中心的年接警量4萬余起。”托娜說,這意味著這些姑娘們每天會接到120余個電話。
接警員的工作看似很簡單,但只要她們坐在接警臺上,戴上耳機,責任也就“戴”在了身上。

秒級派警!現場就是“戰場”
“您好,這里是110接警中心……”這是她們每天重復最多的話,一部電話連接千家萬戶,她們是公安機關接受群眾求助的第一窗口,她們是電話那頭熟悉又陌生的守護人。她們多年如一日,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認真對待每一起警情。
今年9月29日,一名群眾報警稱其被一醉酒男子持械追逐。接到報警后,接警員李凱沁一邊詳細詢問報警人的位置,一邊迅速判斷尋找最近警力,并指派出警。從報警人撥打電話到民警趕到現場處置,僅用時40秒。
一通通報警電話的背后,就是一個個分秒必爭的“戰場”。110實行接、派警動作同步完成的工作模式,這種模式縮短了反應時間,提高了處置效能,為警情的成功處置贏得先機。李凱沁說,這意味著接警員必須具備專業的系統操作、警情分析、地理位置等專業業務能力,尤其是對整個轄區的地圖要爛熟于心,要當一個“活地圖”。

今年10月3日,接警中心接到報警電話,報警人濃重的方言使接警員陳靜無法準確判斷其地理位置,情急之下,陳靜迅速引導報警人尋找周邊報警燈箱,報出編號,她根據號碼立刻得知了具體位置,隨即指派就近警力出警,快速找到報警人,及時處理了警情。
秒級響應!做群眾信賴的人
如果說110報警電話是一條能救人于水火的“生命線”,那么,接警員就是這條生命線上最忠實的守護者。
今年8月30日18時,接警員孟娟接到一個男孩的報警電話,他帶著哭腔說:“姐姐,我不想活了,我的壓力太大了,爸爸媽媽都不理解我……”
這個少年有輕生的念頭,時間就是生命,孟娟一邊安撫著他的情緒,一邊向指揮中心領導匯報。
“姐姐也是從你這個年齡過來的,你能給姐姐說說你遇到啥困難了嗎?”在孟娟8分鐘的通話引導下,少年終于說出了自己的位置,孟娟迅速指派轄區派出所民警趕往現場。在民警安撫勸助下,少年被成功救下并安全送回家中。
接通每一個報警電話,接警員們都會用自己的耐心、熱心和細心,守護電話線那頭的生命,第一時間受理、第一時間調度警力趕赴現場處置,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安民警時刻在身邊。
今年10月17日13時,接警中心接到塔城市恰夏鎮居民報警,稱其父親早上離家后一直沒有回來。父親80多歲,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室外氣溫不高,老人穿著單薄,家人都非常擔心。
接警員李娜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指派恰夏鎮邊境派出所調取報警人家附近的監控錄像,同時在110微信群中發布尋人信息。李娜知道,時間越晚,對走失老人來說就越危險,所以她的每一步都不敢有絲毫怠慢。幸運的是,有群眾在微信群內提供了信息,監控錄像也拍攝到了有價值的畫面,李娜立即指派新城、和平派出所民警在老人經過的區域全力搜尋。
不拋棄、不放棄,堅持就是勝利。晚上12時,民警們終于在一處荒地的土墻根下找到了老人。經初步檢查,老人因久未進食導致虛弱,身體并未受傷,民警將老人安全送回了家中。得知這一消息,所有人懸著的心都放下了。

今年以來,塔城市公安局110接警中心處理群眾求助類警情6000余起,交通事故類警情2500余起,糾紛類警情4500余起……接警員們不斷重復著接警、指揮、調度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波瀾不驚的平安樂章。

“您好,這里是塔城110
有什么可以幫您
您現在的位置在哪里
請在現場稍等
民警馬上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