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平安網訊 “感謝您幫我們化解了心結,否則這事不知要鬧到啥時候……”12月12日,阿克蘇地區庫車市哈尼喀塔木鄉巴扎村村民瑪某激動地握著法官斯依提·亞森的手說。
4年前,瑪某的妹妹古某和丈夫艾某離婚,分割財產時約定付給古某的3萬元錢直到古某因病去世也未兌現。長期為妹妹支付醫療費的瑪某將艾某訴至庫車市人民法院哈尼喀塔木人民法庭。經調解,瑪某終于拿到了屬于妹妹的錢。
近年來,阿克蘇地區中級人民法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發揮“人民法庭+矛調中心”聯動解紛作用,多維發力,激發服務基層治理“新動能”,完善“43221”閉環解紛體系,拓展“360”過濾化解渠道,糾紛調解率達94.8%,自動履行率達95.2%,訴訟案件、信訪數量實現“雙下降”。
何為“43221”閉環解紛體系?即,出臺《矛調中心矛盾糾紛化解流程規范》等9項制度,推進信訪接待、調解糾紛、訴訟審判、法治教育“四大服務”一體運行,理順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工作銜接,突出培養人民調解員、法律明白人“兩員重點”,達成調解成功率穩中有升、萬人成訟率逐步下降“兩個目標”,確保實現“一個體系”閉環解紛功能。
“這要不是法官介入,以后抬頭不見低頭見的……”12月10日,提起和兒媳爭奪遺產的事,阿克蘇市喀拉塔勒鎮薩提村村民亞某不好意思地說。
熱某和吐某于2010年2月結婚,婚后育有一兒一女。2022年3月吐某因醉駕身亡。辦完后事,如何分配吐某的遺產成了爭執的焦點,亞某認為兒子的遺產自己理應全部繼承。今年4月,雙方來到阿克蘇市喀拉塔勒鎮矛調中心法院窗口求助。法官阿布力米提·阿不都瓦依提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向大家普法,最終熱某與公婆達成調解協議,繼承1.6萬元現金、家中的1頭牛、5只羊。
這是阿克蘇地區中級人民法院創新“360”全方位、立體化過濾化解機制的一個縮影。
近幾年,針對群眾來訪、上級轉辦、基層排查收集的各類糾紛,該院細化登記、分流轉辦,統籌調配至13個部門、12個行業調解委員會,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讓群眾享受高質量司法服務。
沙雅縣紅旗鎮包爾海村70歲的村民買某,2002年將價值2萬元的杏干運至烏魯木齊販賣時偶遇同村村民阿某,阿某口頭承諾愿意接手這批杏干,售完立即付款。買某同意了,但之后多次索要貨款無果。17年后,阿某在支付給買某3500元并出具一張14500元的借條后因病去世。買某又向阿某妻子索要剩余欠款遭到拒絕,無奈之下,買某找法官尋求幫助。
案件受理后,沙雅縣人民法院紅旗人民法庭庭長艾力塔比爾·艾海提對案情進行分析,查明阿某妻子領取阿某死亡保險賠償金9萬余元,具有償還能力。經過耐心講解,阿某妻子最終將14500元還給買某,長達20年的糾紛畫上了句號。
“這些年,咱們村知法懂法的人越來越多啦!”提起村里這些年的變化,沙雅縣紅旗鎮蘭干村村民艾海提·阿不力孜合不攏嘴。
近年來,阿克蘇地區中級人民法院不斷拓展司法服務觸角,以35個人民法庭為中心,輻射87個法官工作站、202個巡回審判點,調配70支由黨員、法律明白人等組成的“矛調隊伍”,全方位開展“110”式司法服務,1231個行政村實現“小事不出村”治理目標。同時,人民法庭發揮專業優勢,培養“法律明白人”15496人,帶動各族群眾學法、知法、尊法、用法,目前,轄區176個村具備“無訴訟村”創建條件,鄉村治理效能得到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鄉村善治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