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絡微短劇突然火爆起來,不僅報備數量激增,而且也眼見各路資本紛紛涌入賽道分搶陣地。與此同時,諸如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調低下、審美惡俗等亂象也開始在該領域出現。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國家廣電總局專門發文對網絡微短劇進行專項整治,實乃必然。
由于網絡微短劇既是一種藝術作品,又關系到公民和市場主體的表達自由,還與網絡經濟深度融合,對于網絡微短劇的整治,必然會涉及到當前一些社會活躍元素的“痛點”。因此,做好網絡微短劇整治活動的解釋、宣傳工作,具有顯著的社會意義。其中,以下幾個邏輯鏈條需要向公眾宣講清楚。
首先,網絡微短劇屬于網絡媒體產品,必須落實黨管媒體原則。雖然貌似“微短”,但是實際上網絡微短劇對于當今網絡社會具有十分強大的影響力。網絡微短劇一般是指單集時長從幾十秒到15分鐘左右,有著相對明確的主題和主線,較為連續和完整的故事情節的視頻作品。現在喜歡微短劇的群體以青年人為主,他們都對視頻欣賞存在“碎片化”的特征,午休、用餐、上班通勤等碎片時間往往被網絡微短劇所填充,因此網絡微短劇的媒體功能不可小覷。在當前意識形態斗爭復雜、網絡功能日益強大的形勢下,必須嚴格落實黨管媒體原則,保證網絡微短劇有序繁榮發展。
其次,對于網絡微短劇屬于作品的,應當落實著作權法律規則。一般而言,網絡微短劇具有獨特的創意、專業的拍攝等作品的“獨創性”特征,這也是一些網絡微短劇能夠迅速火爆起來的根本原因。但是,也應當看到,網絡微短劇也存在一些抄襲現象。著作權法是一套設計嚴密、專業程度相當高的法律體系,不規范的網絡微短劇可能會涉及署名權、表演權、信息網絡傳播權、廣播組織權等多種著作權糾紛,因此,應當將網絡微短劇全周期地納入著作權法律體系進行管理。
第三,網絡微短劇活動屬于民事行為,應當適用公序良俗原則。不管是“微短”作品,還是鴻篇巨制,都必須遵守社會的公序良俗,這是民法典對于所有民事活動的一致要求。實際上,大部分受到公眾歡迎的網絡微短劇都遵循了這一原則,為人民群眾提供了健康積極的精神食糧。但是也存在少數網絡微短劇片面追求流量、熱度,以低俗、畸形審美甚至血腥暴力內容追求感官刺激,利用新興的“小程序”類技術手段脫離監管,甚至對主流作品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擠出效應。因此,網絡微短劇創作應當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塑造更多鼓舞和激勵青少年的人物與故事。對思想性、創新性、藝術性、文化性達到較高水準的網絡微短劇,在網絡劇片的內容審核、發行許可證發放、資金扶持、評獎評優、文藝閱評、算法推薦等方面予以支持。
最后,將網絡微短劇用于經營行為的,應當遵守誠實信用原則。盡管影視作品的創作一般都存在商業利益的驅動,但是將營銷與影視劇的結合做到極致的,還是當下的網絡微短劇。網絡微短劇不僅將傳統影視作品的廣告、贊助等傳統營銷方式悉數囊盡,還充分運用了內容付費、精準廣告、網絡帶貨、流量疊加、算法推送等各種網絡營銷方式。不得不說,網絡微短劇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視聽作品的純藝術價值,成為網絡經濟發展的一種新型模式。觀眾在觀看視頻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將個人信息、注意力等有經濟價值的數據貢獻給了網絡微短劇的經營者及相關平臺,而后者運用信息技術、算法等多種手段進行價值變現。對于這一過程,網絡用戶往往是不知情的。因此,應當更加強調網絡微短劇經營活動的誠實信用原則。通過強化內容審核、壓實平臺主體責任、推動行業自律等手段保證網絡微短劇在經營活動中不會淪為“欺騙工具”。
當然,在對網絡微短劇監管的同時,也應當提供更多的服務與保障,做到監管與繁榮并重、提正與減負并重。但無論如何,只有讓更多公眾知曉網絡微短劇監管的主要邏輯,才能夠讓市場主體與政府相互增進理解,進而實現社會各方共贏,保證網絡微短劇行業健康有序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