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發布2022年度十大行政檢察典型案例
新疆平安網訊 2月19日,2022年度十大行政檢察典型案例發布會在京舉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委會副部級專職委員宮鳴出席發布會。
記者從發布會獲悉,過去一年,檢察機關全面深化行政檢察監督,依法護航民生民利,持續深化做實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常態化推進土地執法查處領域行政非訴執行監督,辦理了一批質量高、效果好的案件?!笆笮姓z察典型案例”評選活動至今已連續舉辦三屆,成為行政檢察助力法治建設的亮麗品牌。
宮鳴強調,檢察機關要找準行政檢察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著力點,在全面和深化監督上下功夫,提供更優更實的“檢察產品”。
解決百姓家門口的“出行困難”
2017年3月,嚴某及嚴某某共同購買了某聯排別墅,后上海某區規劃資源局作出建設工程竣工規劃驗收合格證。
2018年10月,嚴某二人收房后,發現地下室入戶門的出行通道被設置成停車位,妨礙正常進出。嚴某二人要求撤銷驗收合格證被行政機關拒絕,申請復議被維持后提起行政訴訟。上海某區法院以驗收合格證屬于涉及業主共有利益的行政行為,嚴某二人僅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不具備原告資格為由,裁定駁回起訴。嚴某二人提出上訴、申請再審均未獲支持,遂向上海市人民檢察院某分院申請行政檢察監督。
檢察機關審查認為,本案實質是隨著群眾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住宅小區規劃建設提出了更高的安全性、便捷性要求。本案中,法院生效裁定以嚴某二人不具有行政訴訟主體資格為由駁回起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十八條規定業主委員會可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但并不意味著當業主專有部分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業主就不能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民法典關于業主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的保護價值應當溢出到公法??紤]到嚴某二人的實質訴求是解決“堵門”問題,抗訴難以解決爭議,還可能對業主辦理產權證書帶來不利影響。嚴某二人因車位堵門拒交物業費還引發物業糾紛,向某區檢察院申請民事檢察監督,分院決定與區院合力一攬子化解“行民”爭議。最終嚴某二人與開發商、物業公司達成和解協議,以優惠價格購得堵門車位,撤回行政、民事監督申請。行政機關、相關企業還采用本案爭議化解方案解決該小區類案訴訟。同時,檢察機關依靠勘查獲取的數據、向建設部國家標準制定專家及最高檢專家庫成員咨詢獲取的專家意見,針對地方性城市停車規范標準滯后于群眾現實新需求的情況,向行政機關發出檢察建議并抄送相關單位,建議提升停車庫設計合理性與安全性,提高技術標準規范,均獲得采納及落實。
【意義】 當行政行為因規范性文件的滯后,不能滿足群眾的新需求時,檢察機關應當充分發揮行政監督職能,既要探索何種辦案方式能獲得最佳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一攬子化解“行民”爭議,解決老百姓家門口的“出行困難”問題;同時也要挖掘民法典的公法價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通過檢察建議促進行政機關提高規范性文件制定標準。
督促強化住建工程質量監管
2021年,河北省某市某花園小區肖某等3名購房人先后以工程建筑質量不合格為由,起訴某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不履行法定職責。法院生效判決責令某市住建局對“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對某花園小區項目建設過程中出現嚴重質量問題后未經修復即強制交房等違法行為”履行監管職責。某市住建局怠于履行判決內容,肖某等3人向管轄地某區檢察院申請執行監督。
為應對法院一審行政訴訟案件跨行政區域集中管轄現狀,全市檢察機關構建行政檢察跨區域協作機制,爭議地某市檢察院協助管轄地某區檢察院辦理生效裁判執行監督案件。在上級檢察院的指導下,某區檢察院和某市檢察院相互配合開展工作。
某區檢察院約談肖某等人了解情況和訴求;某市檢察院對接某市住建局,聽取意見、查閱檔案、實地走訪,圍繞訴求展開調查,確認某市住建局具備履行判決的客觀條件和能力。充分溝通后,檢察機關組織召開協調會,督促某市住建局迅速立案,已履行判決義務。肖某等3人對處理結果給予充分認可,主動撤回執行監督申請,行政爭議得到實質性化解。
個案化解后,某市檢察院經進一步調查發現,某市住建局未按照相關管理規定認真審查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備案材料,在工程質量監管和工程驗收備案環節履職不當,影響了眾多購房者的切身利益,導致此類行政訴訟案件多發、頻發。
某市檢察院向某市住建局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強化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職責,維護群眾利益。住建局十分重視,組織力量對近三年來的工程質量監管投訴臺賬和項目竣工驗收檔案進行“回頭看”,檢查全市23個小區,修復問題29處。
【意義】 在行政訴訟管轄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檢察機關創新構建行政檢察跨區域協作機制,通過“行政爭議發生地檢察院+行政訴訟管轄地檢察院”聯動模式,實現信息共享、協同辦案,監督行政機關及時履行判決義務,有力保障了司法公信力和權威性。同時以個案切入,以數據為支撐,以檢察建議為載體,開展類案監督,以“我管”促“都管”,推動住建領域普遍性問題解決,維護群眾切身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落實見義勇為醫療保障制度
2021年8月,吉林省某市居民丁某某(73歲)發現犯罪嫌疑人程某某用刀刺傷邱某某,挺身而出、主動施救邱某某,也被犯罪嫌疑人程某某用刀刺成重傷。
經某市見義勇為評審委員會審議,確認丁某某的行為為見義勇為。犯罪嫌疑人案發后死亡,其沒有財產可供賠償。丁某某受傷后,花費近10萬余元,多次在醫院治療。丁某某家屬幾次向某市醫保中心申請報銷醫療費用,醫保中心以丁某某的傷情是第三人加害且無法向第三人追償不符合醫保報銷條件為由,對其醫療費用未予報銷。
某市檢察院在開展“全面深化行政檢察監督 依法護航民生民利”專項活動中發現該案線索,認為市醫保局作為轄區內社會保險管理部門,可能存在履職不到位的情形,啟動行政檢察監督程序。
某市檢察院審查認為,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等部門《關于加強見義勇為人員權益保護的意見》,見義勇為負傷人員,因緊急救治發生的醫療費用,無加害人或責任人以及加害人或責任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的,應按規定通過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解決。本案中,某市醫保局應當落實對丁某某醫療保障措施。遂向某市醫保局提出檢察建議,并公開宣告送達,建議其健全完善醫療保障制度機制,及時報銷本案見義勇為人員醫療費用。
為推動檢察建議的落實,某市檢察院召開公開聽證會,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參加聽證會并發表意見。與會人員一致認為,醫保局應當落實國家對見義勇為人士的保障措施政策,及時為本案見義勇為的老人報銷醫療費用。醫保局表示采納檢察機關的意見,立即研究落實檢察建議內容。
承辦檢察官幫助老人整理醫療費用票據,積極與醫保中心聯系,督促醫保部門盡快報銷醫療費用并發放到丁某某手中,實現救急救早。某市檢察院考慮到丁某某年事已高,后續需要多次到醫院治療,僅靠退休金無力支付養老院費用和治療費用,遂幫助丁某某依法申請司法救助,給予司法救助金2萬元。
【意義】 國家對公民的見義勇為行為依法予以保護,對見義勇為人員的合法權益依法予以保障。落實見義勇為人員權益保護的政策措施,包括對于加害人無力承擔的醫療費用,國家要按規定通過基本醫療保障解決的制度。檢察機關通過制發檢察建議督促行政機關落實見義勇為人員權益保護的政策措施,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倡導良好社會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