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孩子滿月……人們經常會在親友的重要時刻送上禮金。近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審理一起要求返還禮金的案件。案件涉及金額不大,卻引人思考。
案情:與朋友鬧掰 他想要回禮金
王某與朋友李某之間存在勞務糾紛,一直未得到妥善解決,二人因此產生矛盾,關系惡化。今年1月,王某將李某起訴至焉耆縣法院,訴請法院判令李某歸還600元禮金,其中500元為李某兒子結婚時王某送出的禮金,100元為李某生病時王某送出的探望金
承辦法官馬垚在綜合評判全案證據以及庭審筆錄后,駁回了王某的訴訟請求。
“禮金是送給朋友的,現在我和李某已經不是朋友了,為什么不能要回來?”拿到判決書后,王某表示不解,抵觸情緒較大。
“你搭送禮金的行為屬于贈與,法律中對贈與合同以及贈與的撤銷有明確規定,而你想要回禮金的行為不屬于約定或者法定撤銷的情形。”馬垚就本案的事實對王某釋法說理。
“正當權益一定要爭取,但訴訟不應該被當做賭氣的工具。”經馬垚耐心勸解,王某服判息訴。
說法:撤銷贈與有條件
據法官馬垚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條規定,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
第六百五十八條規定,贈與人在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
此外,民法典也規定了,贈與可以附義務。如:第六百六十一條規定,贈與附義務的,受贈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義務。
受贈人在完成與贈與人約定的某件事或某項任務的前提下,贈與人才能完成贈與行為。
那么,什么樣的情形下可以撤銷贈與呢?
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三條規定,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
(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近親屬的合法權益;
(二)對贈與人有撫養義務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
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也就是說,以上三種情形屬于法定的可以撤銷贈與的情形,如果贈與人能舉證證明受贈人存在上述情形,且在撤銷權行使期限內,法院可以支持贈與人要求返還贈與的請求。
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時,本著自愿作出的贈與行為,法院在保障贈與人的權利時也要保障受贈人的權利,對于一般性的贈與,只要發生交付,財物的所有權即發生了變化,除受贈人自愿返還外,贈與人將不能撤銷贈與。因此贈與人在作出贈與行為時就要考慮好后果,以免損害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