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壘哈薩克自治縣東城鎮四道溝村,映入眼簾的除了干凈整潔的道路,便是每條巷口的“石榴籽”服務巷道長公示牌。一塊塊一尺見方的公示牌上清楚地標明了巷道負責人所包巷道、路段、包聯戶數和職責,亮身份、明責任、做先鋒活動火熱開展,小巷深處書寫著有溫度的民生畫卷。

東城鎮以“五個好”標準化規范化黨支部創建為抓手,秉承“全覆蓋、精細化、長效化”管理思路,實行鄉村網格化治理新模式,試點推行村民小組“巷長制”,著力構建以“鎮黨委主導、村兩委主抓、鄉賢理事監督、巷長自主管理、群眾積極參與”的鄉村治理體系,以黨建為引領激發鄉村網格化服務管理新動能。
巷道長是對鄉村網格服務管理工作的一個細化和延伸。東城鎮積極探索推行“巷長制”的自治模式,機關干部、“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及村“兩委”通過廣泛征集建議,對四道溝村39條主要巷道重新進行命名,推選德高望重、辦事公道鄉賢、致富帶頭人、紅白理事會成員和關心家鄉建設的群眾當巷道長,全面負責巷內“人、事、地、物、情”的日常管理,發揮巷道長衛生督導員、生態管理員、小組宣傳員、鄰里協調員、綜治聯絡員的作用。
當地還建立了“巷道長”評分制度和考核辦法,鎮包村領導和村委會管片干部“入網入格”督導聯系,采取“一縱多橫”巷道分片管理形式,每季度對各巷工作情況和巷長作用發揮進行評價排名,表現好的上紅榜,表現差的上黑榜,推動工作精細化,解決鄉村治理“最后一公里”問題,提升綜合治理水平。
“‘巷道長’制推行以來,不僅亮堂了巷道,更亮堂了民心。”東城鎮黨委書記劉娟說,“經過黨員常態化帶頭行動、網格化服務引領,矛盾糾紛越來越少,人居環境整治中群眾從開始的‘袖手看’變為‘動手干’,自覺凈化房前屋后,真正成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主力軍,成為鄉村治理的新生力量。”
截至目前,東城鎮共設立巷道長254名,組建環境保護、愛心幫扶等黨員志愿服務隊12支,開展常態化的黨員志愿服務400多人次,解決難題3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