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引領職能 服務法治建設 為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貢獻力量
畢德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法學教育、法學理論研究和法治人才培養工作,對法學法律工作者寄予殷切希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法治理論是重要引領。沒有正確的法治理論引領,就不可能有正確的法治實踐。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進行專門部署,為新時代法學會開展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中具有重要地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決策部署,對推動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改革發展作出安排、提出要求。新時代新征程,推進法學會工作必須自覺把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放在黨和國家大局中謀劃推進,不斷加強政治引領、扎實開展法學研究、積極服務法治實踐、加強法治人才培養,充分發揮全面依法治國“智囊團”“思想庫”“人才庫”作用,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理論支撐。
一、充分發揮政治引領作用,確保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正確政治方向
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法學會是黨和政府聯系和團結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必須牢牢把握住黨的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確保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方向不偏移,不斷強化政治引領作用、提升政治引領能力,更好肩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重大職責和光榮使命。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法學會肩負著引領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責任。堅持黨的領導,必須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定執行黨的政治路線,教育引導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毫不動搖地堅持和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把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扎實抓好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團結引領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更加深化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認識,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不斷提高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確保黨中央各項重大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貫徹執行。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道路問題關系全局、決定成敗,是一個重大的方向性、原則性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從根本上保證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正確方向。法學會是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力量,在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根本問題上,必須樹立自信、保持定力,團結引領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堅持和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始終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踐行者、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發展者、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法治人才的培養者。
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在黨的建設總體布局中居于核心地位。新時代新征程,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必須堅定政治立場,把準政治方向,堅守政治原則,提高政治能力。法學會作為黨領導的人民團體,必須要把講政治作為根本要求,團結引領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進一步堅定政治信仰,夯實思想根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法學會建設的意見》,強化政治機關意識,教育引導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不斷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始終把政治標準和政治要求貫穿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工作全過程。強化黨建引領,指導推動各級法學會和研究會黨組織建設,增加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堅強保障。
堅持法學領域意識形態主導權。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只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法學理論研究才不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法學會作為黨領導的群團組織,必須要把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貫穿到法學理論研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始終做到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引導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在原則問題和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堅決反對和抵制西方“憲政”“三權鼎立”“司法獨立”等錯誤觀點。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和管理,維護法學領域意識形態安全,嚴把學術會議、課題研究、評獎評優、對外交流等活動的政治關、政審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旗幟鮮明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針對錯誤言行敢于和善于發聲亮劍。
二、充分發揮法治智庫作用,推動法學理論研究始終聚焦黨和國家工作大局
黨的二十大吹響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號角。新時代法學理論研究工作,必須牢牢把握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任務,牢牢把握法學研究面臨的前所未有的機遇,將理想信念、價值追求、專業熱情與黨的意志、人民期待、法治實踐緊密聯系在一起,以高水平理論研究成果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
始終用習近平法治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習近平法治思想科學闡述了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戰略性問題,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深入開展法學理論研究、服務法治中國建設,必須學習好、研究好、宣傳好、闡釋好習近平法治思想,教育引導法學理論工作者自覺用習近平法治思想統領法學理論研究,深刻把握好蘊含其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真正領會核心要義、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更好地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理化闡釋、學術化表達、體系化構建,充分展示習近平法治思想鮮明的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堅持理論研究服務法治實踐,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論研究成果服務黨委政府決策、滿足人民群眾法治需求,圍繞事關新疆長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研究提出更多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促發展的政策法律措施,更好服務全面深化依法治疆、建設美好新疆實踐。
推動法學理論研究服務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強有力的法治保障,必須堅持以高質量法治引領和護航高質量發展。法學會承擔著引領繁榮法學研究、推進理論創新、促進法學研究成果轉化的職責,緊緊圍繞運用法學理論研究成果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組織開展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研究服務高質量發展。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強對擴大對外開放、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法治保障研究,服務改革創新不斷深入。圍繞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治社會建設等重點環節和領域的理論實踐問題進行研究,服務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
強化全面依法治疆法治實踐。當前,新疆正全力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高質量發展,打造我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區位優勢、政策優勢進一步凸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把依法治疆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法學會要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深入推動反恐維穩法治化常態化開展深度研究。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組織不同學科領域專家進行聯合攻關,開展多學科、寬領域、多維度的研究。聚焦加快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八大產業集群”建設的法治保障、邊疆地區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進行研究。組織專家學者深入調查研究法治新疆建設重點、熱點、難點問題,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提出對策性建議,為黨委、政府提供有價值的決策參考。
積極開展涉外法治交流。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強調,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法學會要主動為國家涉外法治建設提供理論支撐和智力服務,樹立法治自信,講好中國法治故事,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法治理論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充分發揮法學會對外法學交流的主渠道作用,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法治學術交流合作,加強外國法、比較法和國際貿易規則研究,組織或參與各類國際性、全國性、區域性論壇、研討會、交流會,推動法學理論研究與法治實踐交流合作,打造涉外法治研究和交流新高地。堅持運用法治手段開展涉疆對外斗爭,組織法學專家學者圍繞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長臂管轄”機制開展理論與實務研究,推動我國法域外適用的法律體系建設。
三、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推進法學教育高質量服務平安新疆法治新疆建設
“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法學會必須牢牢把握群團工作規律、立足橋梁紐帶的職能定位,切實發揮好聯系理論界和實務界的優勢,促進法學教育和研究部門間高效聯動、深度合作,組織法學法律專家學者帶著成果、帶著問題深入實踐、面向群眾,廣泛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努力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牢牢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領導干部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具有重要的示范帶動作用。法學會要充分發揮人才、智力優勢,著力加強黨員干部法治教育培訓,牢記“三個務必”,踐行法治為民,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堅持把“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活動作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舉措,推動法治宣講進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進機關、進高校、進企業,進一步突出“名家名講”“以學促干”,努力打造法治培訓品牌,提高黨員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水平,賦能法治建設新成效。
積極推動法治社會建設。全民普法和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長期性基礎性工作,促進全社會信仰法律必須久久為功。法學會肩負著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助力建設法治社會的職責使命,聯合有關部門深入開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層行”活動,面向基層群眾和青少年群體,采取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方式,開展“一堂法治課、一場普法宣傳、一期專題講座、一次法律服務”活動,大力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法治思想和憲法、民法典等重要法律,真正讓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深入人心。結合新疆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實際,采取“雙語”方式,圍繞加強民族團結、促進宗教和諧的法律法規進行宣傳解讀,特別是針對南疆邊遠地區在依法治理中的難點堵點、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積極開展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心理疏導、矛盾化解等志愿服務,進一步提升工作覆蓋面和活動影響力。
服務依法治理助力平安建設。法學會擔負著參與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助力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的使命職責。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法學會要充分發揮“智囊團”“人才庫”優勢作用,組織法學法律工作者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實際開展調查研究,圍繞基層法治需求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積極開展符合法學會特點和規律的咨詢服務。充分發揮首席法律咨詢專家事前咨詢論證、事中審查把關和事后監督救濟作用,聚焦當地黨委政府最關心、人民群眾最關切的首要法律問題,圍繞科學決策、依法行政、風險評估、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等,開展專題調研、提供法律意見、加強成果轉化,助力解決法治領域難點、熱點問題,服務各級黨委政府科學決策。
努力打造新時代高素質法治人才隊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隊伍至關重要。”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明確要求,“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具有堅定理想信念、強烈家國情懷、扎實法學根底的法治人才”。法學會要發揮引領法學法律工作者服務法治中國建設的使命,履行參與法學教育、培養法治人才的職責。牢牢把握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要求,參與法治專門隊伍建設,努力提升法治工作隊伍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能力和職業道德水準。進一步健全完善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在課題研究、學術研討、法治宣講、成果推薦、評獎評優等工作中加大法治人才支持力度,積極為法治人才成長創造條件。進一步加大法學前沿領軍人才、民族自治地方專門人才、涉外法律實務人才培養力度,打造一支具有堅定理想信念、強烈家國情懷、扎實法學根底、熟悉國情疆情的法治人才隊伍,更好滿足法治新疆建設需要。
四、充分發揮法學會職能作用,積極服務政法工作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既要得力,又要得法”。法學會是政法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力量,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展道路,適應新時代法治建設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堅持依法依章程獨立自主開展工作,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為服務政法工作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深化改革創新。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深化群團組織改革和建設作出了新部署新要求,為群團改革和建設指明了方向。法學會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對標黨中央新一輪深化法治領域改革和政法改革決策部署,按照中央及自治區黨委關于進一步加強法學會建設的工作要求,匯聚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力量,尋找工作結合點和著力點,積極推進法學會組織體制、工作機制、運行方式創新,把法學會建設得更加充滿活力、更加堅強有力。充分發揮基礎廣泛、聯系面廣、人才薈萃等優勢,進一步明確職能定位、活動規律和任務要求,創新符合法學會特點的工作方法和活動方式,探索適應法學會發展需要的新機制、新平臺、新載體、新陣地,不斷推動法學會職能與時俱進,提高法學會工作科學化水平。
加強能力建設。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要靠干部。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有一支政治過硬、適應新時代要求、具備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的干部隊伍。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增強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服務群眾本領、防范化解風險本領”。這就要求我們要切實增強政治能力、學習能力、服務大局能力、群眾工作能力、狠抓落實能力、科學發展和駕馭風險能力。法學會必須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切實增強法學會組織和黨員干部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圍繞平安新疆、法治新疆建設,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展調查研究工作,著力提升干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法學會干部實踐鍛煉、專業訓練,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切實增強服務法治實踐、服務群眾的能力。
提升群團工作水平。群眾性是群團組織的根本特點,群團組織開展工作和活動要以群眾為中心,讓群眾當主角,堅持從群眾需要出發開展工作,讓廣大群眾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法學會作為黨領導的人民團體,必須始終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為黨分憂、為民謀利,始終把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頭等大事,圍繞人民群眾關心關切,做好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工作,將法學理論研究成果和法治實踐成果更多惠及廣大人民群眾,通過服務群眾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法學會承擔著組織動員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為完成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而共同奮斗的重大責任,必須深刻認識和牢牢把握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突出政治、思想、組織、作風、紀律五大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全面推進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始終做到“三個務必”,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鍥而不舍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深化糾治“四風”,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從思想上固本培元,從紀律嚴起、從作風改起、從落實抓起,把班子建強、讓干部過硬,以強有力的組織紀律和扎實的作風服務保障政法工作現代化。
踔厲奮發開新局,篤行不怠啟征程。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為全面依法治疆、推進法治新疆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