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規范中醫養生保健服務,保護人民健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近日印發《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明確要求提供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的機構及其人員不得從事診療活動,不得進行針刺、中藥灌洗腸等不屬于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范疇的內容,不得以中醫藥預防、保健、養生等為名開展虛假宣傳。
盡管近年來國家頒布了相關管理服務規范,并對一些亂象進行專項整治,但目前中醫養生保健行業不規范不合法的現象仍時有出現,如一些足療店、按摩店等宣稱能夠治療腳部皮膚病或者椎間盤突出等疾病;部分養生機構的從業人員無相應專業資質,卻提供針灸、灌腸等醫療服務。這些亂象不僅可能會給消費者帶來身體傷害,而且會擾亂市場秩序、破壞行業整體形象。
亂象難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內容豐富,手段方法多樣,有許多技術方法,既可用于日常的養生保健,也可用于疾病治療,如何鑒別并無清晰界定;加之,“藥食同源、藥食同理”的說法有著深厚的文化基礎,面對養生保健機構違規使用部分“藥食同源”的藥品,消費者往往難以抗拒。
中醫養生保健和中醫診療有著本質區別,前者通過養生保健方法來預防疾病,并非醫療性活動;后者則需經過專業醫師的診斷和治療。此次《規范》也為診療和保健服務劃出了更為清晰的邊界,強調養生保健機構不是醫療機構,以“養生保健”為名開展非法診療活動是不允許的,同時要求提供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的人員應當具有中醫藥類相關專業背景等。這些規定讓相關機構及從業人員清楚地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既有利于促使其合法合規經營,也為有關部門進一步規范行業管理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規范中醫養生保健服務事關群眾切身利益,事關行業健康發展,也事關健康中國建設。各地各有關方面要積極推動《規范》落地落實,合理引導有關機構及從業者依法守好行為底線,讓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發揮最大作用,更好惠及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