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新疆司法廳堅持把“踐行司法為民、解決實際問題”作為檢驗主題教育成效的重要標準,匡正干的導向,增強干的動力,形成干的合力,不斷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讓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主題教育帶來的變化。
法治護航民營企業健康發展
“此次活動讓我受益良多,學習到了企業經營管理所需的法律知識,有效提高了企業防范法律風險的能力。”新疆七顆星節能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近日,泰和泰(烏魯木齊)律師事務所走進新疆七顆星節能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新疆世紀華程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法治體檢”,對企業合法用工、合同條款設置缺陷、應收賬款未及時收回等法律風險問題進行答疑解惑。
新疆司法廳充分發揮司法行政護企、惠企、助企作用,貫徹落實《自治區政法機關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50條措施》,組織全區律師行業持續開展民營企業“法治體檢”活動,深化鞏固“萬所聯萬會”機制,為企業“治未病”“防病變”提供“個性化”法律服務,力爭把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轉化為企業發展的“強心劑”,讓企業輕裝上陣、專心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4月以來全區196家律所1192名律師為95家商會1071家企業開展助企紓困解難活動,解答法律咨詢6952人次,審查合同6251件,參與調解案件800余件。
公證便民延伸服務觸角
“外婆年紀大了,行動不方便,還好你們能上門服務。”家住烏魯木齊市新市區北京南路科學一街的賈某說。

在深耕細作傳統業務的同時,新疆公證行業為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開通公證法律服務“綠色通道”,推出“預約辦證”“上門辦證”“延伸服務”等配套便民措施,實行公證服務“周末不打烊”。
截至目前,各公證機構周末接待辦理公證130余件,提供錯時及延時服務200余次;針對老年人、病人、殘疾人等出行困難人群,提供“電話預約、上門服務”104余次;在15個街道社區開展公證咨詢和辦證服務。

新疆司法廳聚焦企業和群眾關注的公證辦理“難、繁、慢”問題,印發《學歷、學位、駕駛證和納稅狀況四類公證事項“跨省通辦”服務指南》,明確與申辦公證事項有利害關系的申請人可向全區任一公證機構申請辦理學歷、學位、駕駛證和納稅狀況四類公證事項,不受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實事發生地等地域限制。
化解矛盾糾紛夯實基層治理基礎
“我們鄉成立矛調中心以后,大家的許多問題很快得到解決,這里不僅是調解中心,也是政策宣傳中心,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方便。”福海縣阿爾達鄉干河子三村村民陳祥俊感慨道。福海縣在矛盾糾紛化解過程中,不斷實踐總結,提煉出“小事吹哨子、大事響喇叭、矛盾不上交、風險不外溢”的“烏倫古經驗”。
全區司法行政系統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發揮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作用,常態化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活動,及時就地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筑牢維護社會穩定第一道防線。

充分利用司法所、人民調解組織遍布城鄉、分布廣泛的網絡優勢,制定印發《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切實做好調解有關工作的通知》,扎實推進“品牌調解室”建設,切切實實為群眾提供調解服務、化解難題。截至目前,全區專職人民調解員從7078人增加至8316人,化解矛盾糾紛12萬余件,成功率達99%以上。
法治督察推動執法能力水平提升
緊盯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在全區范圍內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和運輸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圍繞“逐利執法”、執法不規范、執法方式簡單僵化、執法粗暴、執法“尋租”等五個方面問題,實事求是、真查實糾。

督察組深入29個縣(市、區)、37個鄉鎮(街道)、57個村(社區)、391家部門單位、50個政務服務大廳及辦事窗口、26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2所學校、幼兒園和醫院、45家企業開展實地督察;暗訪火車站、公交車站、駕校、道路限速限高桿設置點、農貿市場等各類主體210余個;召開匯報會、企業代表座談會、法治建設交流會等70場次,推動個性問題與共性問題、顯性問題和深層次問題一起解決,做到整改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讓群眾感到變化、看到成效、得到實惠。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新疆司法廳緊扣司法行政職能,深化全面依法治疆,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強化立法統籌協調,優化法律服務供給,多干破難題、促發展的實事,多辦惠民生、解民憂的好事,推動主題教育見行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