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9日,富蘊縣杜熱鎮窩依闊拉移民新村前的縣鄉道路又一次熱鬧起來,非機動車、農用機械、拖拉機等車輛涌入道路,狹窄的道路滿滿當當。
與此同時,1公里外,富蘊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杜熱交通勸導站民警阿依波力·加爾肯如往常一般觀察車流情況,秩序井然,通行有序。他長吁口氣,感慨道:“放在以前,這是難以想象的場景。”
“一到農忙時候,你就看吧!”阿依波力對記者描繪令他緊張的交通亂象:水泥路面上,非機動車盡管統一靠邊行駛,但不乏并排而行者,甚至還有為了聊天而貿然停車的人;著急拉貨的拖拉機不斷轟鳴喇叭,前進的道路并不順暢,它便左繞右突,從中“殺”出一條路來;收割機是路中的巨無霸,龐大的車體便可能剮蹭一旁停車的村民。
“農村道路并不簡單。”富蘊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大隊長唐繼剛介紹,富蘊縣超2400公里的道路里程中,與杜熱鎮窩依闊拉移民新村道路類似的農村道路占據1600公里。比重較高的農村道路標志標識不全,還普遍較窄,路面寬度均在7米以內,部分路段甚至因過窄而無法施劃車道分割線。因此,此類道路盡管以雙向2車道為通行標準,但會車卻十分麻煩。
9月9日,農戶圖爾迪·艾力騎行電動三輪車經過此路段,與迎面駛來的拖拉機相遇,較寬的拖拉機占據了三分之二的路面,盡管前路狹窄,但不愿再走回頭路的圖爾迪,還是選擇壓著路基前行,希望能與拖拉機擦肩而過,但還是因失去平衡人車俱翻,幸虧路平溝淺,圖爾迪并無大礙。
豐收時節,更大的“攔路虎”是收割機、拖拉機等農用機械和車輛。
“富蘊盛產小麥。”富蘊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副大隊長胡連珠說。
隨著機械化采收普及,收割機成為小麥種植戶的首選。但車身較寬的收割機占路面積大,其后方又無示廓燈,且此類車輛駕駛室較高,車前有較大的懸掛收割機械,近處視野因此受限,加之其身軀龐大,速度緩慢,易發生車輛擁堵或追尾事故,拖拉機的風險更大。
“農機具過重、車型老舊等都是拖拉機無方向助力的原因,而無助力就意味著方向間隙大,轉彎靈敏度弱。”阿依波力解釋道。他記得2022年9月,村民吐某駕駛拖拉機載貨時,因車輛無方向助力,導致其轉彎半徑大,盡管速度慢,但拖拉機還是失去平衡側翻。幸而速度不快,人員無傷亡。
“道路交通亂象催生交通事故,為了從源頭解決問題,我們積極探索相關工作方法。”唐繼剛介紹,他調任大隊長的時間不足一年,已與同事開展多種針對性工作措施,確保農村道路通行安全。
“車子難推吧?”9月18日,民警苗衛明問村民阿某。
當日,執意在路面晾曬麥子的阿某遇到了苗衛明,為了讓其生動體會到晾曬麥子的危害,苗衛明讓其推行電動車在麥粒中行走,麥粒如沙粒,在其中推行頗為費力。當滿頭大汗的阿某聽到苗衛明的詢問后,隨即表示,將及時清理在路面晾曬的麥子。
“讓當事人親身體會更能為其留下深刻印象。”苗衛明說。因此,民警在交通安全宣傳中變教條式講述為接地氣語言,讓村民能聽懂、會操作。比如,將“農用車輛不得載人”改為“拖拉機不能帶別人,發生事故乘客比司機更危險”等,村民們更容易理解。此外,召開警示教育大會、將宣講臺搬進田間地頭、依托“兩站兩員”開展嘮家常式勸導,富蘊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不斷創新宣傳方式,增強村民交通安全意識。
同時,民警還對農用車是否按規定參加檢驗、是否存在非法改裝等隱患定期檢查,并聯合道路管理部門加裝道路標志標識,在重點路段設置交通勸導站,聯合農機部門對農用機械開展亮尾工作,并勸導其夜間減少上路頻次,如確有必要上路工作,民警將提供警車全程護送服務;同時,還引導村民正確合理選擇曬麥區域,確保道路安全暢通。
“我們還鼓勵村民考取駕駛證。”唐繼剛介紹,民警加大對未持證駕駛農用車、摩托車、電動自行車村民的批評教育力度,鼓勵村民考取駕駛證,促使其主動學習交通安全法規。目前,已有800余名村民報名駕駛證資格考試。
今年以來,富蘊縣涉農用車交通事故比例下降40%,村民交通安全意識及文明意識得到顯著提升。
“我們將持續優化農村道路通行秩序,完善相關防護設施,增強農民的交通安全意識,為豐收之路保駕護航。”唐繼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