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西緣,橫穿11個鄉鎮的澤普縣防風固沙公益林生長旺盛,是南疆地區重要的綠洲生態屏障。
9月20日,澤普縣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部門檢察官經過這片公益林,風吹而過,樹葉嘩嘩作響,仿佛在講述防風固沙的不易,又像在對檢察機關的傾力保護致謝。
今年9月,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首批荒漠化防治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澤普縣人民檢察院督促修復防風固沙公益林行政公益訴訟案位列其中。
新疆是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最大的省份,荒漠化治理一直是新疆的重點工作之一。近年來,新疆檢察機關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法律監督職能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自治區人民檢察院加強對外銜接協作,匯聚公益保護最大合力,先后與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聯合出臺《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工作協調聯動意見(試行)》《關于人民檢察院提起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的辦案問題解答》等規范文件;與自治區司法廳、財政廳、生態環境廳等14家單位會簽《自治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監督辦法(試行)》;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駐烏魯木齊森林資源監督專員辦事處簽署《關于建立合作機制的意見》;與水利、林草部門建立“河(湖)長、林長+檢察長”配合協作機制。
這些制度機制的建立,使得檢察機關與行政執法單位之間的信息共享、線索移送、配合調查等銜接更加順暢,補齊了各級檢察機關、行政部門之間在荒漠化綜合治理協作上的制度短板。
荒漠化綜合防治是一項長期工程、系統工程,新疆檢察機關立足新疆生態環境特色,開展了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行動。2018年以來,共立案辦理生態環境與資源保護領域案件11736件。
呼圖壁縣人民檢察院督促行政機關澆灌、補種防風固沙林帶3500余畝;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檢察院針對某企業違反規律反季節種植樹木2.1萬棵的行為發出《公益保護提醒函》,提醒企業科學種植、合理養護,提高樹木成活率。
在草原保護方面,新疆各級檢察機關通過履行公益訴訟監督職責,督促各方主體落實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措施,督促恢復被非法開墾和占用的草原,不斷增強草原在荒漠化綜合防治中不可替代的生態作用。
針對近年來部分地區耕地沙化、板結、鹽堿等荒漠化問題,新疆檢察機關部署“防治農田白色污染”專項監督活動,針對農田廢棄薄膜處理不當、秸稈焚燒等問題,制發檢察建議,保護被污染土壤66.38萬畝。
同時,新疆檢察機關把整治黑臭水體、水源地保護、水資源費收繳、河湖安全、濕地保護作為監督重點,近年來,通過辦案督促治理恢復被污染水源地171處、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的河道1.32萬公里、清理被污染水域面積9400余畝。
這些年,沙灣市人民檢察院通過辦理千泉湖國家濕地公園生態環境保護一案,與行政機關共同研究制定《沙灣市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協作機制實施辦法》,共同在千泉湖國家濕地公園建立“公益訴訟保護基地”。
野生動物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吉木薩爾縣人民檢察院與自治區卡拉麥里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哈密鐵路運輸檢察院及阜康市、福海縣等六縣(市)檢察院共同簽署《守護卡拉麥里國家公園生態檢察跨區域協作機制》,成立跨區域協作聯席會議工作小組,有效提高了荒漠野生動物保護力度。
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如今,新疆各地檢察機關已建立工作站、修復基地、聯絡站等多種形式的公益訴訟生態環境保護基地20個,在生態修復、加強與行政機關的聯系、強化重點區域保護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