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孟,怎么皺著個眉頭,遇到什么煩心事了?別急,坐下來先把事情說清楚?!?0月11日,克拉瑪依市白堿灘區三平路街道上游社區“鄉音鄉情”調解室調解員武偉英用家鄉話安撫孟先生的情緒。這一句家常問候話,瞬間讓孟先生的話匣子打開了。
武偉英把孟先生的鄰居丁某叫來“鄉音鄉情”調解室 ?!?/p>
“俺這房子裝修還不到一年,現在泡成這樣,這事咋弄吧?”孟先生說。
“大叔,我還沒開口,您就說這么多,欺負我聽不懂方言是吧!”樓上居民丁某一臉委屈。
“孟哥,俺剛才看過了,等房頂干了,鏟一鏟,刷一刷問題不大,社區工作人員已經聯系了住建局,很快就可以解決。咱們鄉里鄉親的,別為了一點小事傷了老鄉感情?!蔽鋫ビ⒁环嬲\的話語,讓兩人怨氣消了一大半。
“這事兒俺不對,俺太心急了?!薄按笫澹乙膊粚?,咱們樓上樓下沒必要為這事吵紅眼。”經過調解,丁某和孟先生握手言和。
上游社區外來務工人員占社區總人口87%,他們操著不同方言,很多方言聽懂都費勁,更別說調解糾紛了。
為化解外來務工人員的矛盾糾紛,2019年4月,該社區結合轄區實際,挑選了來自四川、河南、山東、甘肅以及新疆本地的居民作為調解員,建立了“鄉音鄉情”調解室。調解室的成員不僅熱心腸、口才好,而且在居民中有一定威望,他們充分利用在老鄉中“語言通、感情濃”的優勢,在調解矛盾糾紛時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鄉音鄉情”調解室架起了群眾溝通的橋梁。上游社區黨支部書記武亮說,每次碰上外來務工人員的糾紛,因語言和地域文化不同,溝通是最大的障礙?,F在有了“鄉音鄉情”調解員,他們用鄉音拉近距離,用鄉情融化隔閡,促進調解效果最大化、最快化。
為保證“鄉音鄉情”調解員工作更為專業,上游社區工作人員經常邀請調解專家定期給調解員進行法律法規、調解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培訓。同時,社區組織“ 鄉音鄉情”調解員模擬不同場景的調解,相互切磋,分析轄區矛盾糾紛的特點和規律,總結成功調解的案例經驗,不斷提升其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
“民法典是我們生活的百科全書,今天我將帶領各位老鄉調解員共同學習家事法?!?0月13日,上游社區法律顧問盛鑫為轄區居民開展系列普法宣講活動。
2020年以來,上游社區黨支部積極邀請法律顧問律師、法官、檢察官開展系列普法惠民宣講,一方面,引入專業化資源不斷為老鄉調解員充電賦能,讓他們不僅用鄉音鄉情溫暖人心,還能用法律知識及時化解問題;另一方面,積極面向居民開展法律知識的浸潤式宣講活動,進一步增強群眾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營造文明和諧的家園氛圍。
近年來,三平路街道上游社區通過引入專業化法治資源,不斷培育壯大老鄉調解員隊伍,推動鄉音鄉情調解室向專業化方向升級,推動接訴即辦有群眾保障,不斷探索新時代“楓橋經驗”,營造和諧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