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民體質總體水平如何?有哪些變化?
幼兒、成年人、老年人等群體
身體素質、機能、形態如何?
國民肥胖率有什么變化?
參加體育鍛煉對體質合格率有什么影響?
以上這些與你我息息相關的問題
在我國定期發布的國民體質監測公報中都有跡可循

18日,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
對最近一次發布的《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公報》
(2022年6月發布)
進行了解讀
公報反映了國民體質基本狀況、變化情況等
從公報內容中可以看到
與2014年相比
我國國民體質總體向好
城鄉居民體質水平差距縮小
女性體質總體向好
超重肥胖率持續增長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袁虹說:
“希望通過科學性的數據收集
了解國民的體質狀況
發展的趨勢和有可能出現的問題
來及時制定政策,進行規范引導
這也要求各級政府更重視老百姓的健康
和體質的促進”

袁虹說,城鄉居民體質的差距在縮小
是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一個具體體現
在很多鄉村
雖然沒有“村BA”“村超”這樣規模的賽事活動
但能看到鄉村體育設施的不斷完善
及各種全民健身活動的豐富開展
“一些政府把鎮上最好的地
拿出來建全民健身場所
這也體現地方政府對老百姓健康越來越重視了”
“國民體質監測”已經走過20余年的歷史
2000年我國首次開展規模最大
范圍最廣、監測樣本最多
統計數據最詳細的國民體質監測工作
這20余年中
我國建立了以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
省(自治區、直轄市)體質監測中心
地市級體質監測中心
區縣、社區體質測定站
為架構的四級監測網絡
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國民體質監測體系
如今,測定我國國民體質的方式有了新變化!

11月17日在浙江寧波開幕的
首屆中國-東盟國民體質與健康促進國際學術會議上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進入新時代,國民體質監測工作不斷探索創新
通過常態化、智慧化、數字化建設工作
持續不斷向世界特別是東盟國家
貢獻促進體質健康的“中國方案”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曹景偉說
在開展常態化體質監測的基礎上
通過制定《國民體質監測與科學健身指導站點基本要求》
進一步加強科學健身指導
將體質監測從以“數據采集”為中心
向以“科學健身指導服務”為中心轉變
以“身邊化”的體質監測為引領
充分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讓人民群眾“體質有評估,鍛煉有指導”

據了解
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計劃利用3到5年的時間
引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按照統一的國家標準
在全國建立多層級的常態化國民體質監測站點
探索體質監測與體衛融合的新模式
建立多場景應用方案
打通體質數據與健康體檢數據
梳理更多體質促進健康的科學證據
助力健康中國與體育強國建設

袁虹介紹說
20余年來國民體質監測體系逐漸完善
后年要進行第6次國民體質監測
這一次還會有一些新變化——
“以后就不是5年一次了
我們要把體質監測送到老百姓身邊
監測以后有科學健身指導
有社會體育指導員等專業人員幫助其進行鍛煉
鍛煉一段時間再進行監測
然后再指導
讓老百姓更有獲得感、幸福感!”

此外,今年8月
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發布了最新修訂的
《國民體質測定標準(2023年修訂)》
旨在建立健全國民體質定期監測評價機制
客觀反映新時代國民體質的變化特征
為國民科學健身提供精準評價手段
健康中國,由一個個健康的你我組成
讓我們一起“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