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楓橋經驗” 推進平安博州、法治博州建設
——專訪博州黨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謝居友
“楓橋經驗”是全國基層治理的一面旗幟,也是中國之治的一張名片。今年以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在高質量開展市域社會治理試點工作過程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為目標,加強基層社會治理,更多地通過民主法治、服務協商的形式,解決涉及群眾切實利益的矛盾和問題。
11月8日,“新時代‘楓橋經驗’在新疆”主題采訪團記者專訪了博州黨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謝居友。
2021年博州成為全疆唯一一個榮獲新時代平安中國建設最高獎項——“長安杯”的地州。今年,博州又被中央政法委評為首批“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就要把準群眾訴求,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謝居友說,博州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以一個個小矛盾、小糾紛的化解,夯實“大平安”的基礎,矛盾糾紛調處率連續多年為100%,化解率保持在98%以上,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分別達99.44%、99.33%。
謝居友介紹,博州的主要做法是:強化黨建引領、綜合治理。充分發揮黨委統籌領導作用,博州黨委建立“大政法、大維穩、大統戰、大信訪、大安全”工作機制。各級領導干部深入基層,主動查找風險隱患、解決矛盾糾紛、包聯化解疑難復雜信訪問題。基層黨組織積極探索“黨建+”模式,采取“網格辦、線上辦、上門辦、隨時辦、進圈入群辦”等多種方式,解決群眾矛盾糾紛。今年以來,已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3萬余件,全州信訪總量下降,信訪秩序良好。
強化前端化解、源頭治理。在州縣鄉三級設立了解決群眾困難訴求辦公室,形成及時接收、交辦、督辦、反饋、回訪、報告的工作閉環,確保民有所呼、我有所為。今年以來,辦理群眾急難愁盼訴求2萬余件,受理率100%,辦結滿意率95%以上。
強化多元解紛、協同治理。州縣鄉三級“一站式”矛調中心全覆蓋,整合司法、信訪、行政部門等專業力量,實現糾紛受理、調解、仲裁、訴訟、執行等環節“一條龍”服務。健全完善“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接訴即辦”機制;發揮新鄉賢等群防群治力量作用,涌現出“老陳群眾說事室”“紅星義警”“東風大媽”等一批品牌調解隊伍。
強化法治服務、依法治理。各級黨政機關及村(社區)法律顧問和法律服務工作站(室)實現全覆蓋;持續深化民法典“十進”等活動;為基層培養3000余名“法律明白人”,基層依法化解矛盾糾紛能力不斷提升。
強化科技賦能、“云端”治理。通過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等平臺,全天候受理、解答、轉辦群眾各類民生訴求、糾紛,利用覆蓋州縣鄉村四級的網絡平臺,為群眾提供線上法律服務,推廣自治區“智慧綜治”APP和“新疆平安E家”微信小程序等,讓“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
民呼我為、民訴我辦。謝居友表示,今后該州將堅持“五個貫穿始終”:一是堅持黨的領導根本原則貫穿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抓好“帶頭人”、建強“主力軍”、搭起“連心橋”,確保基層社會治理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行穩致遠;二是堅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始終,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三是堅持把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貫穿始終,全面提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能力;四是堅持把源頭治理、依法治理貫穿始終,堅持源頭預防、多元調處,推動矛盾糾紛依法化解、事心雙解;五是堅持把科技支撐貫穿始終,在信息化、智能化支撐驅動下,為新時代“楓橋經驗”插上科技翅膀,注入大數據動力,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