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烏魯木齊市公安局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分局刑警張成剛來到東山坡派出所薩爾達坂村警務室,開啟了守護服務村民的新工作模式。7年過去了,他身上的“土味兒”越來越濃,也成為農牧民心中的“好巴郎”。
“從刑事偵查轉到基層基礎工作,剛開始不是很適應。”張成剛說。薩爾達坂村距離烏魯木齊市區30多公里,村民多為少數民族。為了盡快融入農牧區的生活,張成剛開始用腳步丈量土地,用笑臉結識村民。
每天,張成剛都會走訪村民,噓寒問暖、拉拉家常,來到生活困難家庭或孤寡老人家庭,他會自掏腰包購買生活物品探望慰問。逐漸,村民們都熟悉了這個始終拿著本子和筆記錄大家心聲和訴求,又會第一時間幫助解決問題的村警。
村民尼大媽見到張成剛就開心不已,“兒子兒子”叫個不停。大媽年輕喪偶,如今年齡大了腿腳不便。從第一次走訪尼大媽那天起,張成剛就成了老人的家人,時常探望,幫助老人打掃院落、買藥、送物。

家里熱水器壞了,張成剛給老人換新的,老人手裂口子了,他買來護手霜送給老人。牧區的冬天來得早,張成剛會在第一場雪下來之前幫老人買好煤炭。“他來了,屋子暖了,我的心也暖了。”尼大媽深情地說。
這些年,張成剛練就了一身“土本領”。村民居住相對分散,這個山坡1戶、那個山梁2戶,居住偏遠的努大爺生病住院,他的孩子都在外地,圈里的牛、羊無人照看,張成剛主動當起了“羊倌”,幫老人喂牛、放羊。
日復一日,他學會了騎馬放牧,還學會了鍘草除糞。努大爺康復回來,看到家里的牛羊依然肥碩,豎起大拇指說:張警官是我們草場上最棒的“牧羊警”!
巡邏時、入戶時,看到誰家的孩子晚上還在外面玩耍,誰家的牛羊沒圈好跑出來了,張成剛都會把孩子送回家又去趕牛羊。他的警服上經常沾染牛羊糞的“土味兒”,而他為此感到自豪,因為這意味著他已深度融入了村莊。

張成剛在村里威信頗高,由他來調解矛盾糾紛,村民都服氣。一次葉某放牧時管理不善,羊群進入托某家的草場啃食,兩家人吵得不可開交,互不相讓報了警。張成剛把羊群趕回羊圈,把葉某托某喊在一處拉家常,看氣氛緩和了趁熱打鐵說道理,最終雙方握手言和。
牧區的夜間巡邏出警,常會有一些“奇遇”。2021年秋天,張成剛在一個山坡上看到30多米外有幾個黑乎乎圓咕隆咚的物體在移動,拿手電一照,就看到了長獠牙和綠眼睛,那是野豬!四周空曠無人,張成剛穩住心緒,鎮定對峙,十幾分鐘后,野豬離開了。
“晚上遇到野生動物挺尋常的,我在牧區待習慣了,也不是很害怕。”張成剛會在和村民聊天時說說自己的“奇遇”,叮囑村民把牛圈羊圈門關好,遇見野生動物不能傷害。
今年3月,張成剛擔任派出所副所長,分管治安工作。他依然行走在鄉村路上,來到群眾家中,宣傳政策法律、傾聽村民心聲、幫大家解決困難。那個總是拿著本子和筆的身影,依然陪伴在鄉親們身邊,身上還是那熟悉的“土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