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協同扎實推進稅收法治建設
3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聯合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稅務總局共同舉辦新聞發布會,發布“兩高”《關于辦理危害稅收征管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依法懲治危害稅收征管典型刑事案例。發布會上,四部門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了依法打擊涉稅違法犯罪工作情況。
《法治日報》記者了解到,一直以來,政法機關堅持依法能動履職,積極配合國家稅務總局等主管部門依法打擊逃稅、騙稅等危害稅收征管犯罪行為,多方協同扎實推進稅收法治建設,維護國家稅收安全。
有效遏制涉稅違法多發頻發態勢
危害稅收征管犯罪,不僅擾亂國家稅收征管秩序,逃稅、騙稅等犯罪更直接危害國家稅收,破壞社會誠信體系,必須依法懲治。發布會上,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刑事審判第四庭庭長滕偉介紹了人民法院在打擊危害稅收征管犯罪方面的具體舉措。
滕偉說,對涉稅犯罪人民法院一方面立足于“打”。通過嚴厲打擊使犯罪行為得到及時懲處,促市場主體不敢以身試法。另一方面立足于“治”。減少、防范稅收犯罪,關鍵要在制度上、監管上下功夫,做到完善制度與強化監管并重,“抓前端、治未病”,使得市場主體不能以身試法。
“近年來,在公安、稅務和檢察機關的協作、配合下,人民法院始終保持對涉稅犯罪從嚴打擊的高壓態勢。”滕偉說,5年來,全國法院共審結涉稅犯罪案件30765件,判處48299人,一大批危害嚴重、社會關注度高的犯罪分子得到依法嚴懲,有效維護了國家稅收征管秩序和國家財產安全。
“在打擊犯罪的同時,人民法院積極參與綜合治理。”滕偉說,2023年,最高法加入常態化打擊虛開騙稅工作機制,在全國自上而下建立起包括公安、稅務、檢察等八部門在內的常態化打擊虛開騙稅工作機制,形成了從行政執法到刑事司法全鏈條、一體化打擊涉稅違法犯罪的新格局,在全社會積極營造“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的稅收法治氛圍。
“2023年,稅務部門共依法查處涉嫌違法納稅人13.5萬戶,挽回稅款損失1810億元,配合公安部門對8228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強制措施,539名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發布會上,國家稅務總局稽查局副局長付利平介紹了精準打擊偷逃稅行為有關情況。
付利平說,稅務部門聚焦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人員、重點地區,對于涉稅違法行為依法嚴厲打擊。特別是精準打擊“假企業”“假出口”“假申報”,精準打擊行業性、區域性重大案件和職業化犯罪團伙,精準打擊主犯、累犯和內外勾結犯罪分子,有效遏制了涉稅違法多發頻發態勢。
緊盯犯罪變化趨勢發起集群戰役
據了解,2023年,全國公安機關共立涉稅犯罪案件1.6萬余起,破案挽回經濟損失37億元。
“近年來,公安機關緊盯涉稅犯罪變化趨勢,不斷創新方式方法,持續保持對涉稅犯罪的嚴打高壓態勢,有效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發布會上,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吳迪從三個方面介紹了公安機關打擊涉稅犯罪的情況。
為保障發票電子化改革順利實施,公安機關密切關注數字化電子發票改革措施落地和涉數字化電子發票犯罪問題,共立案232起,有效震懾不法分子。
為有效策應中央相關專項工作的開展,公安機關堅決落實中央有關醫療行業整治、糧食領域反腐等系列部署,對醫藥銷售、糧食購銷領域虛開犯罪活動開展針對性打擊,在全國范圍發起95起集群戰役,有力斬斷了以發票為工具的利益鏈條。
為持續嚴打騙取出口退稅犯罪,2023年公安機關先后組織發起集群打擊112起,全年騙取出口退稅犯罪立案數、抓獲犯罪嫌疑人數、涉案總價值和挽回經濟損失同比均大幅上升。同時,嚴厲打擊不法報關行、貨代公司等不法中介團伙,初步遏制了騙取出口退稅犯罪高發的態勢。
“公安機關將以此次司法解釋出臺為契機,進一步加大打擊力度,堅持實戰實用實效導向,建立完善‘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不斷提升公安機關新質戰斗力。”吳迪說。
聚焦涉稅犯罪重點區域行業群體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危害稅收征管刑事案件19393人,提起公訴54176人。
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余雙彪介紹了危害稅收征管刑事犯罪的特點。
“此類犯罪罪名相對集中、虛開犯罪突出。”余雙彪說,近5年檢察機關受理審查起訴的危害稅收征管案件占整個刑事犯罪案件、經濟犯罪案件總數的0.6%、12%左右。其中,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和虛開發票罪兩個罪名合計占91.9%,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占比約80%。
“新業態、行業性逃稅問題突出。”余雙彪說,貴金屬、農產品、廢舊物資、電子產品、石化、煤炭等行業仍是虛開騙稅犯罪高發領域。跨境電商、直播帶貨等新興經濟業態迅猛發展,其業務形態、盈利模式、勞務關系等復雜多樣,稅收監管措施面臨新挑戰。文娛領域個別人員利用“陰陽合同”“股權增資”等形式,借關聯企業名義取酬獲利,或利用“稅收洼地”轉變收入性質,設立“空殼公司”實施虛開發票行為,逃避個稅監管。
“此類犯罪呈現各種罪名交織的特點。”余雙彪說,虛開騙稅犯罪規模化、復雜化、鏈條化特征更為明顯,犯罪手法不斷演變,網絡平臺成為虛開新渠道;不法分子通過增加環節、細化分工,拉長犯罪鏈條,涉及企業更多、地域更廣;“稅收籌劃”、黑中介起主導趨勢,涉及虛開、騙稅、虛假結匯、偽造公文、洗錢、走私、逃避商檢等,多種罪名交織,打擊難度進一步加大。
“僅去年,檢察機關就起訴涉稅犯罪4580件9428人,較2022年上升15.9%、10.9%。”余雙彪說。
余雙彪介紹了檢察機關打擊危害稅收征管刑事犯罪,依法維護稅收征管秩序采取的多種措施。檢察機關聚焦涉稅犯罪高發多發、稅收洼地等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群體,堅持全鏈條一體化打擊,從嚴懲治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騙取出口退稅、騙取留抵退稅犯罪,持續保持刑事打擊的高壓態勢。充分發揮捕訴一體化辦案機制優勢,積極引導偵查,及時調取證據,5年來檢察機關共提前介入涉稅案件5678件。聯合公安部掛牌督辦一批重特大虛開騙稅騙補案件。部署開展成品油行業涉稅違法犯罪專項整治工作,對成品油行業利用非法篡改加油機稅控芯片數據偷逃稅違法犯罪進行全鏈條打擊。
“2022年,最高檢牽頭建立五部門打擊文娛領域涉稅違法犯罪協作工作機制,落實重大案件掛牌督辦制度,完善行刑銜接機制,推動行業規范健康發展。”余雙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