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近日,新疆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推出基層減負八項舉措,其中第二項舉措“持續改進文風會風”專門提到“嚴控材料篇幅,提倡‘一張紙’報告”,引起不少基層干部共鳴。
撰寫總結、報告等文件材料,是基層開展工作、總結經驗、下情上達必不可少的方式。但不知從何時起,基層一些地方總結報告越寫越長,“加班熬夜寫材料”成為很多基層干部的“難言之痛”。
總結報告寫得長,如果都是“干貨”也就罷了,關鍵是大多都“水分”太多、言之無物。具體而言,有的穿靴戴帽、堆砌材料、空話連篇、套話成串;有的照抄照搬、移花接木,面孔大同小異、語言上下雷同;有的添枝加葉、短話長說,看似面面俱到,實則離題萬里,等等。
虛頭巴腦、沒滋沒味的總結報告,寫的人累,看的人也累。沒有人會喜歡“懶婆娘的裹腳”,但為什么大而無當的“八股文”會在基層充斥橫行?從根本上來說,還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祟。
這其中有“頭腦里”的錯誤認知,比如,有的認為寫得長是對上級安排工作重視和認真的表現,有的認為講大話空話套話、歌功頌德的話最保險;也有“行動上”的作風漂浮,平時不愿下深入調查研究和獨立思考的苦功夫,只會在現成的文件、書本、網絡上“討生活”,缺乏實質成績、深刻見解,只得搞“大而全”“小而全”,在遣詞造句、排比對仗上下苦思冥想,以表面的冗長掩蓋現實的“蒼白”。
同其他形式主義一樣,也應反思“表現在基層、根子在上面”的問題。如果上面對材料寫作要求不從實際出發,抓不住重點,動輒要求“思想認識”“取得成績”“存在問題”“今后打算”等寫作“要素”齊全,字數動輒要求不少于兩千、三千,基層干部也只能硬著頭皮編了;如果上面對下面報上的材料不做事實真假甄別,基層寫什么上面用什么,一些嘗到“甜頭”的基層就可能樂此不疲;如果上面發來的各種材料,動輒洋洋灑灑千言萬語,里面形式主義的套話滿天飛,也會對基層文風產生不好的示范。可以說,長、空、假的文風能否祛除,短、實、新的文風能否確立,上面是關鍵。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毛澤東同志為人民英雄紀念碑起草的碑文,只有114字,卻反映了一部中國近代史。1975年,鄧小平同志負責起草周恩來總理在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報告,只用了五千字。習近平總書記《之江新語》中的232篇短論,微言大義、字字珠璣。
“一張紙”的報告,看似字數不多,實則考驗著為文者對當下工作的熟稔、拿捏、判斷,也是擔當、實干、自信精神的一種反映。文“簡”,重點才能突出;文“短”,才能節省時間。相反,過于拖沓冗長的文章,耗費基層干部的時間和精力,耽誤實際矛盾和問題的研究解決,也會使干部脫離群眾,影響黨和政府的形象。
說到底,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文以載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