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4月8日,輪臺縣策大雅鄉其格里克村舉辦了一場儀式感滿滿的“分紅大會”,在今年第一季度積分評定中表現突出的67戶家庭,現場領回了25臺液晶電視和42張床,令其他村民羨慕不已。
“村民積極參與鄉村治理和發展就能獲得積分,積分直接參與村集體分紅,能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在分紅的激勵下,村民參與村集體事務的積極性高漲。”其格里克村第一書記廖志兵告訴記者。
其格里克村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個實現黨建引領積分制管理與村集體分紅相銜接的村級組織。
2022年初,策大雅鄉將其格里克村作為試點,以全民“積分制”為抓手,從人居環境、文明風尚、奉獻指數等方面開展評比檢查,實行“村規民約+積分制管理”模式,村民日常表現與全民積分掛鉤,視情況每次積1至20分,違反村規民約則相應扣分,鼓勵大家參與基層各項事務和各類活動,減少和杜絕不文明行為,再以“積分超市+村集體經濟年終分紅”方式,讓村民充分享受自治紅利。
“村集體會拿出當年集體收入的20%左右作為積分獎勵資金,以獎品和現金的方式給村民分紅。獲取積分的村民既可按季度兌換‘代金券’,在積分兌換超市換取商品,也可攢到年底一次性領取‘年終獎’。”策大雅鄉黨委書記聶鵬飛說。
這一管理模式的正面效應凸顯。其格里克村兩年全民積分高達11.1萬分,公共衛生爭相打掃、矛盾減少關系和諧、全村上下共謀發展。
其格里克村村民吾普爾·喀迪爾一家原本生活較為困難,近年來,在各項惠民政策的扶持下,夫妻倆種果樹、搞養殖,得空還外出打零工,不僅通過雙手勤勞致富,還積極參與村里的各項事務。
誰家拉農資要用車,吾普爾總是跑在前頭。今年春節前,吾普爾還自費買來彩燈、燈籠、春聯等,把整條巷道裝飾一新。
而在相鄰的艾孜甘村,村民也嘗到“積分獎勵分紅”的甜頭。今年2月,艾孜甘村共向177戶村民發放了9.625萬元積分獎勵分紅款。
村民李德明領取了3970元分紅款,是村里分紅最多的村民。
“李德明熱心集體事務,為村里作了不少貢獻,積分也是一分一分地攢下來。”艾孜甘村黨支部書記王牛喜夸贊說。
今年4月初,村里的100多畝防風林需要灌溉,村委會干部剛給大家發了通知,李德明就到村委會報了名。
“春耕正忙,年輕人不是在地里忙活,就是到外面賺錢去了,我們還有一身力氣,就為村里多做點事。”李德明說。
老年人積極出力,年輕人也沒置身事外。
今年2月,在城里工作的年輕黨員樊曉兵一回到村里,就到村委會建言獻策,提出村委會可以將位于旅游公路旁的百余畝自留地騰出來,種植火龍果、草莓等,建成采摘園,吸引游客。
王牛喜覺得樊曉兵說得在理,也有可行性,認真把這條建議記錄下來,同時給樊曉兵家積了5分。
“地里還有沒賣完的白蠟樹苗,旅游公路可能也得等兩年才能開通,樹苗賣完了我們就把采摘園的建設納入發展規劃中。”王牛喜說。
如今,策大雅鄉的4個村均在推行這一基層治理模式,兩年來共向村民發放積分獎勵分紅款83萬余元。策大雅鄉村容村貌煥發新顏、文明新風浸潤心田、崇德向善蔚然成風。
“現在大家為得積分比著干、搶著干、自覺干,把村事當家事,‘積分制’真正撬動鄉村治理,同時將利好還之于民,提高了村民在鄉村治理中的參與感、幸福感和獲得感,從而形成人人參與、共同奮進的良好氛圍。”聶鵬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