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強化全鏈條監管守好老年人“錢袋子”
近日,民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公安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養老機構預收費監管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規范養老機構預收費,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指導意見》將于10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預收費在一定程度上讓老年人及其家屬享受了優惠的價格,節省了逐月交費的時間成本,但一些養老機構預收大額費用后,出現了不按合同履行義務、資金管理使用不規范、資金鏈斷裂破產倒閉等情況,導致風險積聚。甚至有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養老服務”的名義,宣稱“高利息、高回報”,通過預收費等形式實施非法集資,騙老年人的“養老錢”,嚴重侵害了老年人財產權益,破壞了養老服務市場秩序和發展環境。
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邦華指出,《指導意見》規范了養老機構預收費行為,強化了全鏈條監管,有利于降低資金安全風險,更好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促進養老服務業健康有序發展。
嚴格限定使用用途
李邦華介紹說,預收費監管制度設計,總體把握三個原則:
解決突出問題。認真梳理總結近年來群眾關注的養老機構預收費問題。緊盯收取、使用、管理、退費等關鍵環節,對怎么收、怎樣用、如何管、怎么退提出明確要求,實現全鏈條監管,壓實養老機構資金安全管理的主體責任。
抓住重點領域。結合當下養老服務機構的類型特點,聚焦體量大、資金多、矛盾糾紛突出、風險高的養老機構,作為預收費監管的重點對象;對發卡量少、資金額度小、問題隱患不突出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堅持包容審慎原則,留出“觀察期”,暫不納入監管范疇。
兜住安全底線。堅持養老機構的床位是用來住不是用來投資炒作的定位,嚴密防范以養老服務預收費名義實施非法集資。明確三條“安全底線”:嚴禁養老機構超過床位供給能力“一床多賣”;嚴格限定養老機構預收費使用用途,只能用于抵扣老年人入住機構需要支付的費用、彌補本機構設施建設資金不足,或者發展本機構養老服務業務,不允許打著養老幌子集資挪作他用,將預收費異化為斂財手段;不得以承諾還本付息、給予其他投資回報等方式,誘導老年人及其家屬交費。
“圍繞這三個原則,《指導意見》采取開正門、堵偏門的思路,一方面加強養老機構預收費行為的風險管理,另一方面堵塞不法分子以預收費之名實施非法集資的空間,從而促進養老服務行業健康有序發展,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李邦華說。
動態監測存款賬戶
《指導意見》堅持守正創新,在總結各方經驗做法基礎上,結合養老服務業發展需要,形成了差異化管理、動態監測的預收費監管方式。
李邦華介紹說,養老機構預收費主要包括養老服務費、押金和會員費三類,它們從性質目的、風險隱患程度上來看,差異性較大,需要分類管理。
從性質目的上看,養老服務費和會員費收取后,養老機構就可以按照規定的用途自主使用;而押金則是雙方約定一定數額的保證金,具有擔保性質,除特定情形發生外,養老機構只是暫時保管,原則上不能使用。比如很多養老機構在老年人入院時收取的醫療風險押金,目的是一旦老年人發生重大疾病,聯系不到家屬,需要緊急送醫的時候,養老機構可以動用這筆錢用于緊急救治等。養老機構和老年人的合同關系解除后,不存在其他糾紛的,押金應當退還老年人。
從風險隱患上看,養老機構一次性收取養老服務費和押金的額度一般不會太高,不同地區間差異也不大;而會員費則由于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機構規模和類型不同,額度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風險隱患相對較高。
“《指導意見》本著差異化、精準化監管的思路,對養老服務費采取專項檢查、抽查審計、風險監測等日常監管方式;對押金、會員費額外提出實行銀行存管和風險保證金方式管理,目的是確保專款專用、壓降風險,進一步保障資金安全。”李邦華說。
《指導意見》要求養老機構專用存款賬戶要留存一定金額的資金作為風險保證金,留存的比例要符合兩個要求:不得低于該賬戶近三年會員費總額的10%;不得低于該賬戶當前余額的20%。
李邦華說,養老機構收取和使用資金是動態的,賬戶余額也是變化的,因此,在具體確定留存金額的時候,要比較這兩個要求,哪個金額高,就適用哪個要求。
“在設計風險保證金制度時,一方面,廣泛聽取了養老機構的意見建議,經過反復測算,確保留存的風險保證金不占用過多現金,不影響機構的資金使用周轉,不會對機構發展產生抑制性影響;另一方面,考慮到機構里老年人入院和離院是動態的,專用存款賬戶內的風險保證金的金額根據機構日常收支情況相應調整,一旦養老機構非正常原因停止運營,專用存款賬戶沉淀的資金,再加上購買保險等其他措施,能夠起到一定補償賠付作用。”李邦華說。
主動出擊露頭就打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局一級巡視員付占勝表示,出臺《指導意見》是落實“管行業必須管風險”的具體舉措。《指導意見》加強了養老機構預收費收取、管理、使用、退費的監管,明確了預收費的銀行存管和風險保證金管控方式,強化了預收費的日常監管和風險監測,對防范養老機構商事行為異化為非法集資活動將會起到積極作用。
付占勝說,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將與行業主管部門繼續密切配合、同向發力,切實守護好老年人的“錢袋子”。下一步,要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完善政策制度。配合主管部門將防范非法金融活動融入行業規劃、制度建設、日常監管、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工作全過程,建立健全常態化監管機制。
堅持高壓嚴打。侵害老年人權益的非法集資行為性質惡劣,必須主動出擊、露頭就打。目前,正在全國開展的打擊非法集資專項行動,針對養老、旅游等重點領域,加大查處、打擊力度,處置、曝光一批非法集資案件,形成有力震懾。
加強監測預警。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與行業主管部門加強信息共享,進一步強化養老領域風險監測排查和形勢研判,防患于未然。
強化宣傳教育。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每年6月集中開展宣傳教育,通過這幾年的集中宣傳,對普及金融知識、提高群眾防范意識起到了很好作用。現在正在全力準備今年集中開展的“守住錢袋子 護好幸福家”宣傳月活動,努力營造全社會防范和抵制非法集資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