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周法官您好,我預支了工資,提前把錢轉給您!”6月17日6時,烏魯木齊市米東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干警周家樂收到被執行人朱某給執行團隊轉來的3000元。
2023年,朱某與吳某因借貸糾紛對簿公堂,后經法院判決,朱某向吳某還款10萬余元。
案件進入執行程序,朱某消失了。今年5月,周家樂帶隊在呼圖壁縣找到朱某,發現朱某沒有固定工作,獨自照顧年過九旬的母親。
“對方也有困難,你應該想辦法把錢還上。”在周家樂的建議下,朱某和吳某達成分期還款協議:朱某先還款一部分,以后每月29日前還款3000元,分兩年還清。
雖然約定的是月末還款,但朱某卻主動提前還款,這讓周家樂高興不已,他立即將錢轉給吳某。
“真的感謝你,節假日加班辛苦了!”吳某收到轉款,連聲道謝。
“沒想到一睜眼就收到了被執行人的轉款,還是提前轉款!”周家樂連忙向同事們分享好消息。
事情雖然有了進展,可周家樂還不能休息,因為手機又有新信息提示。
“法官,我的案件怎么樣了?”“法官,我找到被執行人線索了,你們現在能跟我去嗎?”……
周家樂逐一回復,妥善處理。
2021年以來,為打通執行“最后一公里”,真正保障群眾的勝訴權益,米東區法院執行局開通了8個執行團隊專用微信號。當事人添加相關執行團隊專用微信號,“不出家門”就能辦理執行案款提交、申領以及票據簽字等業務。
今年6月以來,周家樂和團隊通過線上辦公模式,完成3起案件的案款收放工作,并為若干申請執行人答疑解惑。
開通執行團隊專用微信號,暢通了執行案件當事人與執行干警的溝通渠道,實現雙方高效、便捷交流,但也意味著執行干警需要“隨時上班”。
“申請執行人日常忙于工作,節假日才有空閑,肯定想問問案件進展。”雖然回復信息工作量很大,但周家樂十分樂觀,“執行工作本就應該哪里需要去哪里,何況節假日期間線上解答申請執行人的各類咨詢,等于減少了工作日的線下工作量。”
數據顯示,米東區法院自端午節假期以來,通過執行團隊專用微信號積極與當事人溝通,共結案45件,強制拘傳被執行人60余人,拘留15人,執行案款100萬余元。
“《法治藍皮書·中國法院信息化發展報告》指出,信息化是建立執行長效機制的可靠路徑。”米東區法院執行局副局長鄧偉表示,該院將進一步加大執行信息化投入力度,全面運用執行團隊微信公眾號、智慧執行APP等平臺,不斷探索新的應用場景,依法保障當事人權益和社會公眾對執行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暢通人民法院與當事人之間溝通交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