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做實符合司法規律的審判管理
新疆平安網訊 7月12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題研究長期未結案件清理工作,院領導逐案匯報未結原因、進展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共同研商清理積案的思路舉措。下午,對上半年司法審判數據展開分析研判會商,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軍主持。
數據表明,今年以來,全國法院審判執行質效持續向好。新收案件增幅明顯放緩,首次執行案件數量明顯下降,表明訴源治理、執源治理均取得階段性成效。26項審判質量管理指標中23項同比趨優,設有合理區間的20項指標的全國均值已全部進入合理區間。“案-件比”、二審開庭率、上訴案件移送時間、執行到位率等在第一季度基礎上繼續保持向好態勢;上訴率、申訴申請再審率、民事裁判申請執行率下降,當事人對裁判結果的接受度提升;再審審查詢問(聽證)率大幅上升,“如我在訴”、實質解紛的意識逐漸成為每一名法官的自覺。會商后,最高法采取“一對一”的形式將指標結果通報給相關法院,重點通報未達合理區間的情況,便于有針對性地改進工作。
會商會上,最高法院領導和各個庭室局負責同志結合工作情況作出分析,針對數據反映的審判執行、訴源治理等方面問題,提出改進工作的意見。
“問題分析深入,措施科學務實。根本是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做實符合司法規律的審判管理,重在抓落實。”結合數據反映的問題和大家的發言,張軍對進一步做實數據會商提出三方面要求——
積極發揮審判數據的作用。實現審判工作提質增效,沒有管理不行,沒有壓力不行,關鍵是要科學、符合司法規律、不給一線法官增加不必要的負擔。要鼓勵各地法院結合實際對指標進行本地化改造,促進更好落地生根,同時總結指標運行中的問題,不斷調整、優化。要發揮指標的導向作用,引導法官把質量、效果放在更優先的位置上,做實案結事了政通人和,決不能片面追求效率。要堅定不移落實立案登記制,堅決防止以訴源治理為名變相控制立案。對當事人、律師反映的立案登記制落實不到位問題,堅決一查到底。
做實常態化監督指導。監督指導融入日常、抓在經常才有效。各庭室局每月都要根據數據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做實抓早抓小。針對部分地區新收案件、未結案件增幅較大的情況,一省一策、點對點指導。對審判質效明顯未跟上的,要進一步加大指導力度,層層壓實責任,防止程序空轉、矛盾上交。要壓實院庭領導的審判監督責任,做實案件“閱核”,提升整體審判執行質效。
重點整治反管理問題。整治反管理是一項長期工作。要通過交叉互查、隨機抽查等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監督檢查。對審判數據明顯領先、落后或者短期內異動的,都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摸清情況,總結經驗,發現并解決可能存在的數據不實等問題。對數據之間的相互關聯性不符合審判規律的,要通過多種方式查清實情,了解是否存在數據不準確或者集中突擊結案等反管理問題。
最高法黨組副書記、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長鄧修明,副院長陶凱元,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最高法紀檢監察組組長、最高法黨組成員張榮順,黨組成員、副院長楊臨萍,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李成林,黨組成員、副院長茅仲華、沈亮、李勇,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劉貴祥、王淑梅,最高法有關部門、各巡回法庭負責同志參加會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