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代立
據天山網-新疆日報報道,吉木薩爾縣一家化工企業因為聽了檢察官的建議,將原先需要排入大氣的工業廢氣,輸向企業自備電廠用于發電,循環利用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為企業節省了生產成本。企業通過節能減排改造,追求綠色轉型實效,積極踐行生態環境保護義務和責任,不僅需要練好內功,更需要相關監管部門提供法治引導和法治參謀,促進企業在綠色發展之路上越走越穩。
全方位、全領域、全地域推進綠色轉型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內在需要。這不僅需要每個企業主動擔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責任,更需要相關監管部門編織“綠色法網”,當好企業綠色轉型的向導和參謀,推動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在法治軌道上良性互動。
當好法治參謀,助力企業將綠色發展理念植入企業文化。對企業而言,綠色轉型是提質增效、含綠煥新、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而現實中,一些企業或多或少存在綠色轉型“轉不動、轉得難”的問題,既有技術因素,更有觀念原因。監管部門首先要幫助企業樹牢新發展理念,將“兩山”理念深植于企業文化之中,將綠色轉型、污染防治、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碳達峰、碳中和等工作納入法治軌道,推動企業利用法治思維找到發展新思路,從傳統產業模式中破繭成蝶、鳳凰涅槃,在向綠而行中釋放綠色效能、收獲綠色效益。
做好法治服務,助力企業拓寬綠色發展新路徑。法律不僅規定了什么是“不可為”,更明確了什么是“可以為”。一方面,在法治護航下,讓企業開展環保工作更加勁,發展空間更廣闊。另一方面,讓監管部門強化法治服務責任,從“監測”與“服務”兩個重點環節入手,提升服務質效,推動優化營商環境與綠色發展協調共進。對觸及環保底線的企業行為既不能聽之任之,也不能“一刀切”一關了之,而要為企業出點子、想辦法、解難題、尋出路,讓法治服務創新不僅成為企業綠色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能。
綠色是美好生活的底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只有在法治軌道上,綠色發展、綠色轉型才能持續釋放產業效能、生態效益。也只有在更有力的法治支撐下,才能形成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新格局,為共繪美麗新疆新畫卷提供堅實的生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