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絲路新韻回蕩駝鈴古道,法治清泉滋潤新疆沃土。隨著“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在天山南北深入推進,新疆政法機關積極夯實發展根基、疏通機制堵點,為區域繁榮穩定持續注入法治動能。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法機關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50條措施》(以下簡稱50條措施)自2023年2月出臺以來,各級政法委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督辦落實,“放管服”改革創新公安警務服務模式,“智慧法院”科技賦能審判提質增效,“法治體檢”精準施策助企解困,涉外法律服務護航新疆高水平開放……“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落地有聲。
良法善治 “便商”利企
近年來,“放管服”新風吹遍天山南北,全區政法機關服務改革煥發新活力,“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成為政務新常態。
公安機關打造的“新疆公安微警務”平臺,實現121項業務“一網通辦”,其中15項高頻業務進入“秒批時代”,指尖一點,60秒內即可完成;交管服務更加“扁平化”“智能化”“精細化”,針對企業需求,交管部門推出“機動車上門查驗”服務,惠及161家運輸企業;農副產品與能源礦產享有通關“綠色通道”,鐵路口岸查驗壓縮至20分鐘內,機場貨運航班候檢時間平均減少35分鐘;全區設立110個“警企聯絡室”,兩年多來,累計調處涉企糾紛500余起,成為化解矛盾的暖心驛站。
今年9月17日,烏蘇工業園一家紡織廠內,警企聯絡室民警唐努爾·托肯忙著登記新增務工人員信息。這間警企聯絡室服務園區85家企業,走訪員工、排查隱患、化解矛盾是民警的日常工作。
“我們的手機24小時開機,通訊錄里近千名工人的信息都有詳細備注?!泵窬莩?”硎?,警務理念已從“在管理中服務”轉向“在服務中管理”,警企關系更緊密,工作更順暢。
新疆司法行政系統著力規范行政執法,開展涉企專項治理,查糾整改4類突出問題;推出涉企行政檢查工作指引,推廣“綜合查一次”、跨部門聯合執法和“一表通查”,加快“互聯網+監管”落地,“掃碼入企”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
新疆法院系統為涉企案件開通“綠色通道”,優先立案、審理和執行,推進繁簡分流。50條措施落地后,民商事案件平均辦理時間縮短至48.75天,審限內結案率達95.49%,超過四分之一的涉企案件通過調解結案。
全區推行包容審慎監管,公布355項不予處罰事項、117項從輕處罰清單,制定76部行政裁量權基準。對陷入困境的企業,執法部門采取“活封活扣”等善意執行措施,惠及1199家企業,涉及標的46.8億元。
“在企業最困難的時候,是‘活封活扣’給了我們生機?!蹦称髽I負責人王某感慨地說。該企業拖欠48萬元廠房租金無力履行,吐魯番市高昌區人民法院對該企業設備采取“活封活扣”,既保障了申請執行人權益,又讓企業能繼續經營。
王某表示:“我們必將全力恢復生產,不負這份信任與期待!”
陽光司法 “安商”護企
近年來,新疆政法機關嚴厲打擊破壞營商環境、侵犯知識產權等違法犯罪行為,通過跨部門協作、綜合履職與基層治理創新,為各類經營主體和創新主體營造公平、安全的發展環境,為新質生產力的培育與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事關創新創造、事關新質生產力發展。全區檢察機關深化知識產權綜合保護,完善刑事、民事、行政及公益訴訟“四檢合一”履職機制,實現知識產權辦公室或辦案組全覆蓋。與此同時,檢察機關與市場監管、公安、法院等部門聯合出臺行刑銜接辦法,形成打擊侵權犯罪的合力。
針對維權難、周期長等問題,檢察機關積極探索支持權利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有效提升維權效率。
在烏魯木齊市人民檢察院辦理的某通信公司銷售假冒光傳輸設備案中,侵權企業在明知產品為假冒的情況下,通過互聯網采購并銷售二手拼裝的某品牌設備,違法所得高達2600余萬元。檢察機關在辦案中積極促成侵權賠償,幫助被害企業獲賠1800余萬元,并通過異地閱卷等便利措施保障其合法權益。
新疆法院強化涉企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持續發揮懲罰性賠償制度功能,嚴厲打擊惡意侵權、重復侵權行為。2024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區法院受理涉知識產權案件4994件,審結3990件。
為切實解決“執行難”問題,2025年1月,自治區政法機關啟動為期一年的打擊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等犯罪行為專項行動。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公安機關立案166件,檢察機關提起公訴36件,審判機關判決生效19件,有力推動了執行工作的實質進展。
2017年,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人民法院判決馬某支付原告合伙財產、利潤及違約金24萬元。執行中,因馬某無可供執行財產且失聯,法院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并限制高消費。2024年,法院經跨省協作發現馬某以親屬名義經營店鋪規避執行,遂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2025年1月,馬某被異地控制,迫于刑事責任壓力,馬某履行了全部案款。
在打擊犯罪的同時,我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全區96個縣(市、區)建立縣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打造“一站式”矛盾調解平臺,力求讓群眾反映和解決訴求“最多跑一地”。
哈巴河縣旅游市場一期商戶因電路問題無法直抄到戶,物業公司安裝變壓器后電費成本陡增,經營壓力加大。今年7月,8名商戶代表向該縣綜治中心反映此問題。綜治中心迅速組織住建局、電力公司、開發商、物業及商戶協商。經協調,各方達成解決方案:電力公司改造電路,物業公司承擔1.6萬元基本電費,商戶按實際用電量付費。商戶表示:“有了明確的方案和時間表,我們心里踏實了。”
法治沃土 “興商”活水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深入推進,新疆正通過系統性、前瞻性的立法與法治實踐,加速構建與國際接軌的涉外法治體系,為各類經營主體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為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圍繞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設需求,《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口岸經濟發展促進條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一系列重要法規相繼出臺,為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創新、產業發展與營商環境優化奠定堅實法律基礎。
在立法先行的基礎上,多元共治的實踐同步展開。10月22日,國際商事爭端“一站式”多元化解座談會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法務區成功舉行。會議匯聚法院、司法、行政、高校、仲裁等多方力量,共同探尋國際商事爭端多元化解新路徑,構建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高效便捷“一站式”解紛體系。
自治區黨委政法委積極統籌涉外法治資源,全區政法系統一體聯動,精準護航企業“出海”:
——審判機關出臺司法服務實施意見,指導各片區設立自貿法庭,在11個口岸設立法官工作室(站)、巡回辦案點,提供法律咨詢和就地調解服務。
——檢察機關制定23條服務保障措施,明確檢察環節服務保障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方向和路徑。
——公安機關出臺外籍高層次人才出入境管理辦法,為在自貿試驗區工作的外籍人才提供口岸通關、境內停居留、社會綜合服務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司法行政機關通過設立“一帶一路”營商環境研究院分院及多個國際仲裁與咨詢機構,為企業提供優質高效法律服務,助力企業在國際環境中穩健發展。
位于“一帶一路”核心樞紐的霍爾果斯市,變化尤為明顯。自去年底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霍爾果斯片區人民法庭成立以來,采用線上法官見證程序,將外方當事人委托中方律師的手續辦理時間從過去的一個月大幅壓縮至如今的半小時。
長期在此從事涉外訴訟的律師阿曼卓力·拜看深切感受到了變化:“法庭的成立為我們代理涉外案件帶來極大便利,現在外國當事人通過線上方式即可完成委托,十分便捷?!?/p>
目前,烏魯木齊、喀什、霍爾果斯三大法務區已形成協同發展態勢。數據顯示,三大法務區已實體入駐機構72家,“云入駐”88家,累計受理民商事案件2900余件,提供涉外公證2300余件,仲裁爭議標的額超過19.5億元。
各法務區功能定位清晰,特色鮮明:烏魯木齊絲綢之路經濟帶法務區構建“爭端爭議—受理分流—商事調解+商事仲裁—司法審判”“一站式”全過程國際商事爭端解決機制;喀什“法智谷”線上平臺整合周邊國家70余萬條法務數據,提供上合組織國家法律查詢、法務咨詢等高端服務;霍爾果斯驛路國際法務區著力打造涉外法律服務中心,已成功化解中哈合作中心相關糾紛239件。
此外,烏魯木齊還設立全疆首個移民事務服務中心(海外人才服務中心),整合17項業務辦理和16項涉外服務事項,為外籍人才提供貼心服務。
良好的法治服務,正成為新疆吸引國內外資本的一張“金字招牌”,如同一個穩定而有力的引擎,推動新疆在“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中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