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陳洪權在“伊犁人的奶茶會”上向居民征集訴求。通訊員 艾斯卡爾·米吉提攝
近日,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黨委宣傳部駐伊犁河路街道巴依闊恰社區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陳洪權走在居民區,熱情地與居民打招呼。
2025年4月,陳洪權初到社區工作時內心充滿忐忑,但他始終抱定一個信念:只要真心實意為老百姓辦事,就一定能贏得認可。
5月的一次“伊犁人的奶茶會”上,陳洪權向居民鄭重承諾:“我不擺花架子,也不空許諾,請大家看實際行動。”這時,一位居民提出了一個他未曾預料的問題:每年杏花盛開時節,果樹病蟲害產生的分泌物會污染車輛和衣物,難以清洗,希望工作隊能協助解決。
會后,陳洪權立即與社區書記、主任共同商議。盡管起初有人覺得這不屬于社區職責,但三人最終達成共識:群眾有訴求,就必須全力響應。很快,陳洪權協調使用辦公經費購置農藥,借助灑水車為社區果木實施了統一噴灑。
幾個月后,社區果樹碩果盈枝,居民們也紛紛為工作隊豎起大拇指。一件看似“分外”的小事,成了連接干部與群眾的暖心橋梁。

陳洪權(左一)在路燈故障維修現場向工人了解施工進度。石榴云/新疆法治報記者 李續群攝
工作隊始終將矛盾化解作為基層治理的“先手棋”,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構建“排查—研判—化解—長效”全鏈條工作機制,努力把糾紛止于未發、解在萌芽。
社區居民買買提明?斯迪克與依比布拉木?亞爾麥麥提因院墻界限問題爭執30余年。從意氣風發的青年到年過花甲的老人,這場糾紛成了兩家人乃至整個社區的“心病”。
工作隊入駐后,將此糾紛列為重點攻堅任務。他們并未急于調解,而是先分頭入戶,耐心傾聽雙方積壓多年的心聲,逐步摸清矛盾根源。為獲取權威依據,工作隊協調相關部門調取30多年前的原始土地檔案,并聘請專業測繪機構實地勘測,形成清晰的測繪報告。
在此基礎上,工作隊在一個月內組織8次調解,既出示權威證據,也引導雙方換位思考。最終,兩位老人被工作隊的真誠與專業所感動,握手言和,延續30多年的糾紛得以圓滿化解。

艾某與沙某消除隔閡后,向工作隊表示感謝。通訊員 艾斯卡爾·米吉提攝
社區居民艾某與母親沙某因宅基地劃分及房屋建設問題產生矛盾,自2011年起爭執不斷,親情出現裂痕。雖經多次調解,糾紛持續十年未解。
8月24日,接到相關訴求后,陳洪權迅速聯合社區警務室民警和社區干部組成調解小組,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調解組準確把握“母子親情”這一關鍵,通過耐心溝通和情緒疏導,提出一套既符合法律規定又兼顧親情的解決方案,成功打破持續十年的僵局。
達成調解后,工作隊繼續積極協助艾某辦理規劃許可等相關手續,形成從矛盾化解到事務辦結的“全鏈條”服務閉環。10月15日,順利取得許可證的艾某與沙某一同向工作隊送來錦旗,母子關系得到修復,糾紛得到圓滿解決。

陳洪權(右一)向居民了解情況。石榴云/新疆法治報記者 李續群攝
10月29日,兩條安全訴求被居民提出:一是共用墻體嚴重傾斜,二是巷口五盞路燈長期不亮。
“安全問題等不得!”工作隊當即趕赴現場勘查墻體險情,并與兩戶居民協商。次日清晨,便拿出兩套重建方案供居民選擇。與此同時,社區同步對接相關部門,組織聯合排查。經細致檢修,很快排除了路燈線路故障,讓昏暗的街巷重見光明。
陳洪權表示,今年以來,巴依闊恰社區將矛盾化解、民生服務與情感聯結深度融合,以機制創新破解治理難題,讓新時代“楓橋經驗”在社區落地生根。